东北网双鸭山11月27日电 开展平安建设以来,友谊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从抓防范入手,创新思路、扎实推进。3年来,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总量年均下降5.6%,连续多年未发生严重暴力案件,未发生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案件。全县呈现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人心安、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创造优良环境 健全规章制度
该县坚持从优化平安建设政策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为平安建设搭建有效载体。
该县把平安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目标,纳入到“十一五”规划当中,在2006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上,把平安建设作为县委5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明确了建设生态、平安、和谐新友谊的工作目标。在年度工作中,把平安建设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分值由过去占目标考核总分值的6%提高到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等重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综治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等12个文件,完善了例会、述职、五部委联席会议等13项制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达标的单位及其领导,不许参与晋职、晋级和评优选模。通过严把关、严制度、严考核,增强了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把平安建设扩展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注困难群体解决突出问题
一个地方的平安状况,关键在于困难群体是否稳定。为此,友谊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救助困难群众。城镇和农村低保人群实现了全覆盖,两年来,累计发放低保资金920万元、大病救助资金244.5万元、救灾资金166万元,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同时,采取了领导包案、部门联动、加大投入等有效措施,落实责任,确保了信访稳定。2008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42%,信访受理率达100%,杜绝了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特别是认真开展了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接访案件稳定率100%。在十七大、奥运会、国庆节等国家重要敏感时期,该县未发生一起到省进京越级访,被“市联办”授予“奥运期间信访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信访工作得到了省信访部门的肯定。有效解决陈欠问题,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解决了拖欠的部分农民工工资、粮库职工集资款、部分企业职工工资等历史疑难问题,清欠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好评。
增加专业投入夯实平安基础
该县全面强化平安建设工作保障,确保做到人员、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县、乡、村(社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在乡镇、社区均配全配齐了专职综治工作人员,形成了公安部门、联防组织、保安人员三层治安防护网络。将综治经费、派出所、法庭办公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给予优先保障。近3年来,该县年均为政法部门拨付资金达1800余万元,占县年财政总支出的11%。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制定下发了《平安友谊“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将综治办公经费由原来的城乡人均0.3元提高到0.5元,上调了社会治安防范经费,为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资金保障。在此基础上,先后投资660余万元,新建5个乡镇公安派出所,11个司法所和1个法庭。为公安各派出所配备了工作用车15台,解决了民警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等实际问题。
同时,先后投入资金41700万元,建设水泥公路总里程272.6公里,其中,网化公路、通乡公路覆盖率达100%,通村公路达62%,明年可达100%。投资60万元完善了城镇道路信号灯、交通标志等安全设施,保证百姓出行安全。3年来,友谊县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2005年,该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称号;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先进县称号;2007年,被省禁毒委授予全省首个“无毒县”称号,被省政法委和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授予“法制环境先进县”称号,在全市综合治理目标联评中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