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是我市近几年来有关农村工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会议表彰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四个县和两户企业交流了工作经验,显刚同志结合个人多年研究农业产业化工作经验作了很好的讲话,希望各县区、各部门和单位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切实把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就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
农业产业化是引领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也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实行农业企业化的过程,建立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我市农业和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产业化程度不高,还没有完成从小生产向大生产、从传统生产向现代生产的完全过渡,还没有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重大推动力量和重要引导力量。只有实现农业产业的根本变革,才能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反之不抓产业化,农业层次就不会有根本提高,农村就不能实现根本繁荣,农民就很难实现富裕。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之间的关系。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两个“轮子”,农业产业化是生产规模化的重要带动力量,生产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二者是辩证和统一的关系。要大力抓好农业产业化,扶强扶壮龙头企业,通过打造品牌,占领市场,加快走向全国和世界。目前,我市一些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原因就是基地建设得不强。要大力抓好生产规模化,重视生产的标准化和土地的集约化,实现标准化养殖、种植以及规模化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龙头,又要抓好基础,抓好龙头带基地,抓好基础促龙头。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之间的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增收是我们农村一切工作的核心,也是检验我们农村一线工作的标准。我们的工作是不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是检验农村工作好坏的基本标准。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有些龙头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和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市场好的时候给农民利益,市场不好的时候也要保证农民利益,只有建立起这样一种长期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基地,为企业提供保障。现在,我市已经形成糖、奶、油、米、面、猪、鹅等产业,这些产业要向烤烟产业学习,烤烟企业给农民技术、资金、指导,价格始终保持平稳。因此,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把根基打牢,把眼光放远,只要有雄厚的基础,必将占领市场,农业产业化才能不断向新的更高层次迈进。
二、要讲政治、讲大局,深入谋划和落实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
省委全会提出力争3至5年实现全省年粮食总产达到一千亿斤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从大局出发、发挥我省优势做出的具有牵动全局作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作为讲政治、讲大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00亿斤,其中市属粮食产量达到40亿斤。 当前,已时近秋收,要全力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突破30亿斤。一要进一步调整思路目标。从今年开始,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围绕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调整思路,明确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粮食增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要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高效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大力实施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采取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农机化水平、建设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等措施,努力提高粮食产能,增加单产,扩充总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要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业标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四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三、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成和壮大步伐
龙头企业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各县区、各部门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成和壮大作为大事来抓。一要加大对现有优势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抓重点、扶重点,举全市之力扶持产业拉动力强、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对农民增收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向上争取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快发展大发展。各级财政要加大对龙头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原则上资金投入要比上年增加20%以上。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特别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二要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招商上项目的重点。要整合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品牌优势,努力做出一批产业拉动力强、市场开拓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招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在招引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上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引进一户企业、带起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同时,要进一步加大120万头长林生猪屠宰加工、米糠油加工以及阳霖、同泰鑫凯、金谷大豆深加工等在建龙头企业推进力度,确保年内投产、明年见成效。三要扶优限劣,实行总量控制。发改委、农委等部门要把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生产加工能力等底数摸清,对新上项目实行生产能力总量控制,小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粗加工项目限制审批,从源头上防止龙头企业吃不饱、业内恶性竞争等问题的发生。从现在起,各县区拟上项目必须经市发改委、市农委前置审核后方可上报或审批。同时,要大力鼓励和引导现有小型农业产品加工企业采取联合重组或挂靠龙头企业等办法,逐步改变“小而散”、“多而散”的状况,实现规模扩大、实力提升。
四、要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当前农村各项工作
农村工作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事关城乡协调发展,事关全市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地加以推进。一要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摆布,把农村和农业工作的重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农村和农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二要加大“农村三项工程”推进力度。“农村三项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扎实稳步推进,坚定不移地确保“农村三项工程”目标实现。三要加大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力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有效形式,加快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向有实力的企业或种田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四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非农产业和对外劳务经济等措施,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并积极探索农民变城镇居民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五要加大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力度。按照育特色、创品牌、提质量、增效益的要求,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经济发展,努力构建产业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五、要全力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
推进农村各项工作落实,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加强领导,关键在转变作风。一要认真抓好农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各县区要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切实把农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确保通过换届换出和谐、换出干劲、换出发展,真正使农村“两委”班子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要突出抓好农村党员服务代理制的实施。坚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要求,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核心内容,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党员服务代办制的质量与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确定和完善代理事项,切实把群众需要代理的大事、难事和急事纳入代理的重点事项中。要进一步创新服务代理方式,切实抓好网上代理平台建设、整合精简办事流程以及推进服务重点下移等项工作,逐步推进“传统代理”向“网上代理”、“多口对外”向“一口对外”、“逐级代理”向“下乡办理”转变。要进一步完善以目标考评、业绩激励、经费保障为重点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党员服务代理制稳步推进。三要注重培养树立典型。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典型的挖掘、培育和选树工作,进一步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用典型引路推进工作,促进发展。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县区、涉农部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争创一流的工作干劲,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定不移地确保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确保新农村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