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区县网页 > 尖山区 > 新闻视窗 正文
尖山区做活农业经济产业群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9-03 15:28:26

  东北网双鸭山3月25日电     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辆辆满载花卉、蔬菜的货车,进到市场,开到农家。保鲜的甜糯玉米、婆婆丁、香茹等特色农产品,随着网络信息销售到了天津、北京、上海及俄罗斯。

  抢占市场 打造特色品牌

  “乐万家”牌油豆角、“四海”牌鲜桃、美国提子葡萄,“广龙”无土栽培系列蔬菜、“荷兰”系列花卉,昔日“穷在闹市无人问”的小山村,今日他们的特色品牌已成为省内外各大超市及农产品市场上的“抢手货”。

  双兴村的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小区占地9.8平方公里。其中有新、奇、特蔬菜生产基地25万平方米、特色农业温室18万平方米、蔬菜大棚4万平方米。

  100多户以扣植油豆角为主获得国家绿标认证的“乐万家”牌油豆角,让双兴村农户富得流了油,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在哈尔滨、大连、北京等地,只要有双兴村的“乐万家”牌紫花油豆角,价再高他们也愿意购买。不但出了市、出了省、进了京,还摆上了俄罗斯人的餐桌。

  李四海的“四海”牌鲜桃,1亩多桃园可摘桃1000多公斤,靠着棚室鲜桃和桃树种苗,每年能纯赚3万多元,不出家门、不出村屯,李四海的鲜桃就销售一空。

  花卉基地,几年来不断引进南方花卉,并培育出适合北方的新品种100多个,达到年销售6万盆鲜花。

  引导消费 进行返季销售

  尖山区依托近郊优势,围绕城市“餐桌经济”引导种植业向绿、特、优方向发展,在返季节蔬果的种植、加工、销售上做文章,使得农民们在拉长产业链中赚足了“油水”。

  双富村农户们一边将颗粒饱满的玉米青穗摘下,装篮、剥皮、入库,一边从公司会计手中接过一沓沓的钞票清点,他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丰收的喜悦。50多亩甜糯玉米,5万多元的进账,村民时焕鹏心花怒放。与他一样,尖山区双富村的百余家农户2007年靠种甜糯玉米总收入达到210万元,销售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的冷冻保鲜甜糯玉米600万穗。

  西山村棚室经济成气候。四季生产,早——抢早;晚——延晚。每年种植大棚两茬、温室三四茬。村民每天在村侍弄大棚,进城批发蔬菜,人车不闲,忙着赚钱,每年只有不到1个月的休息时间。三江地区的许多客商不断进村拉菜,尽管都是西红柿、茄子、黄瓜、婆婆丁、豆角、水萝卜等大众蔬菜,但因四季有菜,深受客商及周边市民的欢迎。

  今年尖山区还将在西山、双合村筹建返季节果蔬基地。

  调解需求 大力发展畜牧

  畜牧业快速发展。发展了窑地、公立、长安3个二元种猪基地,去年为生猪养殖户补贴12.9万元,生猪存栏9865头,出栏13183头,带动了600多户农民从事生猪养殖。奶牛养殖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区级财政为一批奶牛养殖户补贴14.33万元。大牲畜存栏2829头、羊存栏3679头、禽存栏320831只,其中安邦乡畜牧收入4733万元,占全乡农业总收入41%,加速了农民的致富步伐。

  尖山区委、区政府立足近郊优势,围绕畜牧、蔬菜、花卉等产业做活农业经济产业群,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引导农民抢占市场,撑鼓了农民的腰包。

作者: 关英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