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8日电 近年来,尖山区安邦乡立足乡情,因地制宜,大力倡导“一村一品”,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增收之路。如今,在这片黑土地上,已出现了双兴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公立村集约化饲养绿源牧业基地,双富村甜糯玉米种植基地与速冻加工厂,双合村、建胜村、西山村的棚室蔬菜基地,二元种猪场基地等,由昔日粗放、单一的传统农业正快速向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迈进。
产业兴村——富民工程
安邦乡通过大胆调整农业结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双富村55户村民投资1079万元成立了双富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保鲜库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库存储量为500吨。公司和50多户玉米种植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2000亩,由于品种新、质量好,又是无公害食品,市场销售十分看好。去年销往山东淄博、天津、河北邯郸等地,年销售收入486万元,利税174万元。每亩地村民可增加收入200元。另外,由吉林客商郭英投资1700万元建设的中农科院葡萄栽培技术研发基地,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项目采用中科院先进的葡萄棚室栽培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育苗温室1座、大棚30栋,年育苗5百万株。目前,该项目又引进无核白鸡心、红地球、维多利亚、夏果等品种4万余株,同时还从事李、桃、杏、石榴、杨梅、梨、绿化苗木的栽培和育苗工作,建成后将是我省最大的一处优良育苗栽培基地。
双兴生态旅游示范区始建于1998年5月,占地9.8平方公里,目前累计投资1.2亿元,是集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商务会议、宗教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园区。走进观光园可以欣赏到柿子上树、青菜绕柱的奇特之处,同时可以观赏到难得一见的奇花异卉,可以亲自动手采摘成熟的瓜果蔬菜,体会吃农家饭、走林阴路的别致情趣,拉动了旅游观光的快速发展。66栋提子园如今枝繁叶茂,年产20万公斤提子。该提子园有国内外优良品种20多种,每年举办采摘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此观光和品尝新鲜、绿色、新奇品种的提子,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色农业——增收工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绿色工程,打绿色品牌,走特色道路的战略目标,安邦乡领导审时度势,决定开发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与全国的各大知名农业科技院校、科研机构挂靠联姻,这样示范区既是专家学者的示范基地,又是培育优良品种的实验基地。
开发研制的“乐万家”油豆角已申请国家商标注册和绿标注册,安邦乡被中国食品协会认证为“中国油豆角之乡”,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年产高达400万公斤,不仅畅销本市,而且远销哈尔滨、北京、大连等地。如今全乡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16000亩,棚室面积已达155万平方米。
没有强大的畜牧业,就没有强大的农业;没有养殖业的支撑,农业就没有后劲。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安邦乡在发展特色农业中,把养殖业的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利用有发展养殖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引进了双兴牧业、长安牧业、宏盛牧业等多家二元种猪基地,从而带动全乡600多户农民从事生猪养殖业。另外,肉牛、奶牛、鸡养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生猪存栏达到2万头,牛存栏3000多头,鸡存栏49万只。
农民致富——互助工程
村民们常说:给钱给物,不如有一个好支部。这也是全乡上下达成的共识。2006年10月,双兴村建成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几任乡村干部的持续拼搏分不开的。双富村以前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子,几年来,新一届村领导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引进经济效益高、市场有销路的农作物品种,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为双富村民打开了致富大门,给全乡农业增添了色彩。正是因为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付出,才有了安邦乡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
原鲜五味子协会、西山蔬菜协会、双兴蔬菜协会、双合蔬菜协会、双富甜糯玉米协会等各种专业协会的相继成立,都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原鲜五味子协会将全村55户、750多亩土地,全部统一种植五味子并同韩国客商签定订单,西山蔬菜协会16户村民集资10多万元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双富甜糯玉米协会55户农民入股建公司,已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协会。总之,各类专业协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如今,安邦乡正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经济的丰硕成果,书写着生态农业建设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