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8月5日电 第三产业发达,高新企业聚集,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繁荣,全力打造双市中心城区最精美的“名片”。今年以来,尖山区结合区情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好”字当先,“快”字跟进,形成了“一轴崛起、两翼腾飞、四轮同步驱动、六大工程快速推进、三大品牌亮点频闪”的良好发展态势。
2008年是尖山区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的攻坚年。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个区确定了以中心商贸服务区为中轴,以城南工业园区和双福循环经济园区为两翼,实施工业强区、城市兴区、生态立区、民营富区的“一轴两翼、四轮驱动”发展战略,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牵动,积极推进园区拓建、文明之村、非公经济、利民惠民、环境治理、维稳创安“六大工程”建设,努力构建教育特色区、文化繁荣区、社区示范区“三大品牌”强势区。
今年上半年,尖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园区建设成为了“工业强区”的引擎和平台,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南工业园区一期投入1100万元建设了22万平方米,现已有2家企业入驻,3个项目正在准入驻。为扩大园区规模,今年启动了二期拓建工程,到三期工程结束后,将形成一个总面积300万平方米、辐射力较强的矿山机械加工产业基地,力争用三五年时间将这个园区建成与黑龙双锅相呼应的工业走廊。双福循环经济园区,将作为煤电化产业前沿产品二甲醚和木糖醇项目建设基地;双兴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二期资金250万元已经到位,拟建人工湖水上乐园、湖北别墅区、玻璃钢温室和修建园区出口路、修缮佛母山中道寺配殿以及恢复生态植被,最终形成农村风情、农业生态、宗教文化一体化的城郊旅游格局,争取由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向三A级国家旅游区迈进。同时,加快文化园区和商贸物流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发展,努力营造文化、经贸繁荣氛围。
尖山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作为区域经济振兴和发展的第一牵动力。近三年来,这个区先后有12个、总投资额达11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储备的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商贸流通等6大类30多个千万元以上项目正积极对外招商。今年,这个区围绕煤电化基地做文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在哈洽会上签约项目额就达7亿元。其中与大连环响公司签订了投资5.2亿元的山梨醇加氢生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 7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不仅填补了我省生物化工领域空白,而且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税前利润超过4亿元。据悉,这个区目前正在运作千万元以上项目有16个。
从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出发,推进“文明村建设工程”。今年加强了农村路、房、院、绿化、边沟、柴草、上下水等乡村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和治理,努力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农村“三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安邦乡1117户泥草房今年争取改造350户,其中示范村公立村145户泥草房力争100%完成,村内7000米巷路达到硬化标准,实现路灯入村、上下水入户、绿化入院。到年底全区可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村级活动室也将消除空白点。此外,做大做强绿色果蔬和特色花卉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一村一品一特”,畜牧业也形成“一牛一猪一禽”的产业格局。
这个区把非公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大力气涵养税源。通过增加准入、政策引导、解决梗阻、对口服务、实现非公经济快速健康规模化发展。重点扶持方达选煤、奇特商贸、中科院提子种植基地等一批超千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商贸服务和良种繁育基地等企业,促使其规模和效益“双向发展”,同时重点发展“近郊旅游业”、“社区服务业”、“文化创意业”和“商贸物流业”。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839户,从业人数超万人。在843家非公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74家,可年创产值10亿多元。
切实关注民情,努力改善民生,推进“利民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十项”利民行动,切实为辖区群众解决生活难、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养老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推进“城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全面改善城区环境,提高城区居住的满意度。强化“维稳创安工程”,巩固扩大中心区“平安网络”,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