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14日电 (丛国林 董力刚) 来到宝山区宝山村,你会看到“想三农谋发展共同奔小康,讲政策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对联,这是2005年全村老百姓写给村委会的,更是写给村主任张永志的。
1995年,张永志承包了村里一座频临倒闭的股份制煤矿,几年下来,由于有丰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他不仅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还每年给集体上交60万元的效益。2002年又办起了养鸡场,在这十年的拼搏中,他始终没有忘了宝山村和宝山村的村民,几年来,他先后安排40名村民在他的煤矿就业,还帮助5户贫困村民成功脱贫,他用另一种方式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在外漂泊了十年的张永志,决定回村带领村民致富。当他把想法告诉老伴和儿子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老伴说:“咱们现在有养鸡场,生活上过得去,你离开宝山村那么多年了,又是50多岁的人了,你回去,村民能信任你吗”?他对老伴说:“只要我一心为村民着想,不贪不占,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宝山村老百姓的利益上,他们会支持我的,他的一番话深深的感染了老伴,说,我和孩子会支持你的。就这样张永志在2005年夏天只身一人从宝清县回到了宝山村。
当村官就要帮农民之所帮,想农民之所想,解农民之所忧,这是悬挂在村里的横幅标语,也是张永志对自己的告诫。去年由于持续高温,久旱无雨,造成宝山村5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他一面协调抗旱资金,一面组织群众抗旱自救。在抗旱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张永志拿出了5000元钱,购买了第一批抗旱急需的设备,又帮助群众抽水抗旱。当看到村里唯一的抗旱井不能满足需要时,他又找来了打井队,白天黑夜跟着打井队打井,看着喝水的菜苗露出了笑脸,张永志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村民韩凤山老两口70多岁了,都患有严重的疾病,是村里的困难户,靠每月的低保金。一间60平方米的草房,因年久失修,雨天漏雨,冬天漏风。张永志看到这些心酸不已。2007年十一长假期间,他带领村班子成员,整整干了两天时间,给两位老人修好了房屋。他们的行动感动的两位老人热泪盈眶,激动的说:“有你们这样的村干部是我们村民的福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看到了黝黑的土地,并没有给村民增加收入的情况,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多年来没有耕翻的原因造成的,于是,他提议的给村民无偿翻地,并在国家补贴外,由村里给每亩地补贴20元,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他一面组织村民清运桔杆,一面到佳木斯购买农具。在翻地现场到处都闪动着他的身影,他不是帮助困难户清运桔杆就是检查地质量,始终为村民忙碌着,而他家的6亩地却全靠老伴一个人打理,他一点也帮不上忙。而在那隆隆的机声中,张永志正迈着他那坚实的脚步,如同那滚滚的车轮,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