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才泥猴张节目现场 |
黄河古道从一望无际的豫北平原弯弯穿过,在河泥淤积的地方有一个县叫浚县,古称黎阳。在这里积淀的不仅仅是千年的黄河泥土,还有千年的民间文化。尽管历史上多战乱,但仍有很多民间文化保留下来。唐代城墙,护城河,扎纸,年画,木版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泥玩具,在今天浚县还是全国最大的泥玩具集散地。因当地的泥玩具大多可当哨子吹,发出“咕咕”的声音,所以被称为“泥咕咕”或“咕咕哨”。
60年前,水涝,旱灾,兵荒多的时候,农人家里都穷得叮当响,就在这滚油煎的时候,在浚县小河乡西张村,一个不识相的男孩降生到了人间。孩子的降生并没有给这家人带来多少喜悦。俗话说儿多母受苦,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男孩子了,再添一张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从小这个男孩就被视作家里的累赘。但日子还是要过的,父亲给取名张希和。
孩子的母亲没有奶水,又请不起奶妈,为了给孩子找一条活路,快一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给了邻村的一户人家。抱走小希和的时候,人家带来了三升高粱。孩子的奶奶不同意了,说:饿不死大人就饿不死小孩。总算又把孩子给要回来了。
安生的日子过了不久,三岁的时候,家乡闹天花。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村子里患天花的孩子很少能侥幸活下来。泥猴张也在劫难逃,几天的高烧之后满脸长满了水泡,泥猴张的母亲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
对父亲说:看来孩子的病是治不好了。扔到牲口圈里喂狗算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父亲到牲口圈里一看,孩子身上还热乎乎的,一模鼻孔还有气。他赶紧把孩子抱到屋里,用米汤喂孩子。竟然奇迹般得活了下来。
一个刚满一岁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夜被遗弃在牲口圈里长达七天,居然没死.在贫寒的生活中,它经历了曲折磨难的生活,最终成为了了一代泥塑大师。他的故事在今天讲来也许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在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印记和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民间艺人的生活道路。
对泥猴张来说,童年的记忆是灰色的。就是因为生天化造成的满脸麻子,泥猴张小小年纪就成了丑八怪。村里的孩子大多数不跟他玩,他只好自个躲在旯旮里搓泥蛋蛋,掼泥块块。看到满大街追逐嬉戏的孩子们,小小的泥猴张只好一个人躲在墙角,承受着他们的嘲笑。
但好强的泥猴张,并不甘心失败。“我总想比他们强,我小的时候胆子比较大,别人不敢在墙头上走,我敢。这么宽的井口,别人不敢跳,我就敢挑,那么高的树别人不敢爬,我就敢爬。现在看来这不算什么本事,但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是有本事。”
“有一天,村西的一个孩子头,突然怜心大开,对我说:‘今天俺跟你玩,也让村西头的孩子都跟你玩,不过,你得办成一件事情。’我一听,甭提多高兴,说:‘你们只要跟我玩,什么事情我都办!’那孩子头手指着村头那棵高得出奇的大榆树说:‘树上的小鸟快出窝了,你上去把它抓下来,俺都跟你玩。’树下围着一大群孩子,都叽叽喳喳地朝我嚷着:他能掏下那鸟俺连毛生吃了!这是轻蔑,这是挑战。我忍受不了这些冷嘲热讽,脱掉鞋子,光着胳膊,“蹭蹭”几下就爬上了树梢,像猴子那样双脚勾在树杈上,腾出手掏得小鸟。我像个胜利者,神气地坐在树上,亲吻着毛绒绒的小鸟,心里像喝了蜜,把树下的孩子急得嗷嗷叫。哪知上树容易下树难。我一手搂住小鸟,一手抱着树干,任光胸脯糙着树皮,一点一点往下溜,胸脯疼得扎心,我不管这些,只一个愿望:让大伙瞧瞧俺不是孬种!待我下地时,已血流满身,谁知还没等站稳,那孩子头便从我手中夺走小鸟,一声唿哨,孩子们“哗”地跑了个精光 。我受骗了,在地下打着滚哭,伤心极了。”
讲到这里,泥猴张的声音有些梗塞。
“俺三哥来了,他把我抱回家,说兄弟呀:不叫你跟他们玩,你非跟他们玩,他们都是骗你的。我母亲这时正在和面,她撕了一块面,给我捏一个小鸡,说:就待在家里学捏小鸡吧,谁也别去找着玩。柔软的面团比小朋友好玩多了,它不会欺负我,捏出的小鸡、小鸭也不会欺负我,在这里我找到了快乐。”
张希和的大哥是民间艺人,它不仅会扎纸人、纸马、还会捏神像、画庙宇里的壁画。在家里,母亲虽然嫌自己丑、但大哥却很喜欢他。大哥忙的时候,都会让他打打下手,递个颜料、拿个画笔。在大哥的熏陶下,张希和也喜欢上了写写画画,在他眼里,整个西张村,大哥是最有本事的人了。
一次,大哥捏了八仙晾在院墙上,准备晾干后扎到纸楼上。张希和看着喜欢,趁家人不注意就把八仙泥人全部偷走埋到麦秸里,每隔一会就拿出来欣赏一番。晚上大哥找不到八仙泥人,就知道是他干的。把这事告诉了母亲,张希和不承认,母亲气的抡起巴掌要打我,大哥把他给护住了,说:“这几个八仙能值两升麦子,你要喜欢哥哥再给你捏,你先把它们拿出来。等换了麦子给你烙油饼吃。 ”
几个泥人能换这么多麦子。张希和一听有油饼吃,就乖乖的叫出了泥人。哥哥也没有食言、今天给他捏个泥人、明天给他捏个泥马、后天给他捏个小猪。善良宽厚的哥哥开启了张希和的艺术之门,在哥哥那里他学会了捏各种各样的小泥玩具。谁跟他玩他就给谁一个,谁不跟他玩他就不给谁,慢慢就有人跟他玩了。 在孤独中,泥猴张对捏制玩具产生了兴趣,并逐步走上了泥塑艺术这条道路。但是使泥猴张专攻泥猴,却是八岁时一件意外的事情。
离西张村5公里有个村子叫同山村,每年的3月28日,同山都有一次庙会。有一年父亲给了他200钱(相当于现在的两分钱),让他去赶庙会。庙会上有一个老艺人在卖各种各样的泥玩具。有小狗、小马、小狮子、小猪等等。其中有一个小猴子,红色的。张希和就喜欢这个小猴儿。他说:“200钱买个猴中吗?”“不中,要三百。”没办法,眼巴巴的瞅了半天,小泥猴张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可心里总放不下那个小猴,离开没多久,又回来了。一直呆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那个老艺人。几个小时过去了,午已过晌了,小泥猴还在那里蹲着看。老艺人看这个小孩确实喜欢这个小猴儿,就说,“送你一个吧。”
得了这个小猴,张希和特别高兴,晚上睡觉还把它放到被窝里,拿出来问问泥巴的味道。十岁那年,张希和上学了。老师知道他能写会画,就把黑板报的工作交给了他。这可是个体面的活儿,同学们都很羡慕,张希和也整天琢磨着把黑板报办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一个同桌王记竹,有一本小画册,叫《怎样学美术》。她经常向他炫耀,张希和想用手摸一下都不行,干着急。
有一次放学了,同桌把书忘到书桌上了。张希和就把这本书偷走了。第二天上课,王记竹发现书不见了,向老师汇报了,其中有几页我最喜欢的已经被我撕掉了。王记竹让我赔她,怎么赔呢?老师说:干脆你陪她三个鸡蛋。
三个鸡蛋换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张希和高兴的不得了。“三个鸡蛋在当时也不得了啊,可是这本书太好了。让我赔十个鸡蛋我都赔。”
尽管从一本《怎样学美术》的书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深受民间文化熏陶的泥猴张还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和悟性还是最终把泥巴玩出了名堂。
初中毕业后到了县供销社工作,后来又因为多才多艺被调到了县文化馆工作。在那里,泥猴张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猴儿镜头上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泥猴张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国内慢慢有了名气。作品也被编入了全国中学美术课本。还漂洋过海到美国讲学,办展览。泥猴张的名字也慢慢叫响了。
泥猴张的事业道路是曲折的,他的婚恋生活更是曲折动人,因为张的丑,婚姻曾一波三折,结婚后,妻子因其丑,曾跳井自杀。但他的婚恋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最重要的是本事和真诚。
在泥猴张孤独的童年中,有一位姑娘带给他最多的欢笑。给了他心灵上最多的安慰。她就是泥猴张西邻的小黑妞。她觉得张希和有本事,别人不敢走墙头,他敢;别人不敢跳井口,他敢;别人不会爬树,他会。她就喜欢和他玩。别人骂他她帮他骂,别人打他她帮他打。
童年的伙伴已经出嫁了。泥猴张也在乡供销社参加工作了。当时那个时候,农村小伙子二十岁就都结婚了,张希和还没找到对象,母亲就这个事愁的不得了。就怕儿子安不了家,娶不上老婆。这个时候的张希和也着急,母亲本来就嫌弃他,娶不上老婆,俺娘不更嫌弃。后来在邻居的介绍下,张希和有了妻子,孩子的妈妈申金英。
她当时才十八岁,而他二十二岁了。婚后刚开始一段时间,小俩口和和美美倒也不错。后来,他发现妻子个性过于刚烈,争强好胜,总怕别人小看她,加之年轻,又经不住人家挑动,她开始不满起来。结婚不到一年,妻子就闹着要离婚。问她到底为什么,她说:“人家都说你丑八怪,丑得出奇,说得我没法跟你过!”张希和说:“别上人家当,我人丑,德行好着哩!”而妻子却听不进去。一天,妻子把所有的好衣服都穿上,来到井沿上,恨嫁了个丑人;恨她命苦,没找到般配人家,越想越气,越气越不想活了,于是,一头栽进井里。由于衣服穿多了,一时难以沉下去,紧接着头又翻出水面,再往下栽,又翻了一番上来,再也栽不下去了,久死不成,又产生了生的欲望。她扒在井壁上大哭起来,刚好队长从井旁过,听见哭声,才把她救起。
当时张希和心里很难受,后来有了孩子福斌。那漂亮着呢,白胖的小孩。他妈高兴的不得了。这日子就就开始走向正常了。他们有四个孩子,都是妻子一手抚养大的。1986年前,他们家还住在乡下,几亩地都由妻子一个人种,麦子黄了,只靠妻子一个人去割,又靠妻子一个人一车一车地拉到场。忙不过来时,她索性乘着月出人静时,穿着裤头,甩着汗水加班加点干。她吃的是人饭,出的是牛力。累急了,她在地里骂我:“张希和呀,你搞什么事业呀,这几个孩子你真不管了吗,你真想把我累死呀!”愧对于妻子的张希和自认为自己不是个好丈夫。要说他以后被人誉称为“泥猴张”,作品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能上教科书,能上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能上中央电视台,没有申金英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行的。除了哺养四个孩子,扛起全家的农活外,还极力支持张希和搞创作。有时创作缺经费,她把她卖豆,卖布的钱都拿出来给丈夫。直到现在,单位还欠张希和垫出来搞事业的近2000元钱,可以说,这些钱都是她的血汗钱!张希和是踏着妻子的肩膀一步一步登上民间殿堂的,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张希和。
1992年是猴年。沾猴子的光,这一年的张希和格外忙。接受采访,电视台拍电视,应邀讲学表演,使他穷于应付,忙不开交。就在这骨节眼上,妻子病倒了,整日整夜地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事,吃点药就会好的。年初,黑龙江电视台邀请张希和参加该省的《黑土春潮》春节联欢晚会,妻子高兴得不得了,从兜里抠出几十元钱出来给丈夫买了一件大衣,说是到人家省里做客,穿着要体面些,不要那么寒碜。一个月后回来,发现妻子的病依然如旧,不见好转。于是,张希和利用到省里开政协会的机会,把她带到郑州几家医院检查,检查结果都说没啥病,加之,省政协领导派车接送,朋友也尽是些名作家,名画家,名演员,待她都很客气,所以她的心情格外好。她摸着席梦思床问我:“这是啥床?”告诉了她以后,妻子坐在床上使劲地弹了几下,说:“真软乎!在家时,光听你说搞事业,搞事业,搞啥事业哩?到了郑州,看见你有那么多搞事业的大名人朋友,才知道,原来你也是个艺术家,这辈子没白嫁你一场,真叫人高兴!”
谁知好景不长,妻子的病情日益加重,时隔不久,医院终于检查出她的患病结果:肺癌!这宛如晴天霹雷,把全家都吓瘫了。为了抢救妻子的生命,张希和不惜一切,竭尽全力,后来在借磨不遂,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向社会发出求援信。一时间,省政协的领导来了,省文化厅的领导来了,文艺界的老师,朋友们来了!他们慷慨解囊,无私相助。躺在病床上的申金英感动得以泪洗面,对丈夫说:“等我好了,拼命挣钱,不能欠情太多。”可是妻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而张希和的经济状况也一天比一天困难,此时有人劝他说:“金英患的是不治之症,非人力所能挽回。”他却说:“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就不放弃对她的治疗!”于是,张希和流落郑州街头卖艺,一时间还引来不少记者的关注,成了新闻热点。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抢救,抢救,再抢救,如果能拿我的命换来她的命,也在所不惜!她是世界上对他最好的女人,是她为丈夫独担家务,是她为丈夫赡养父母尽孝道,又是她用血汗把丈夫从黄土地上推到了艺术的高峰!
有一天,妻子支撑起来问女儿:“小燕,我的病啥时能治好?我还要陪着你爸多过几年啊!”小燕说:“妈,你的病待明年春暖花开时就会好的,俺爸需要你,我们需要你呀!”此时的她是多么眷念生活,多么眷念人世!她舍不得离开丈夫,舍不得离开她的子女,舍不得离开她刚刚来到世间的小孙女!然而,无情的病魔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当时,她才48岁呀!
苦闷中的泥猴张,写了这样一首诗来纪念他的妻子。
有一个故事讲了48年
有个好媳妇\传了很远\吃苦贤惠\勤劳能干\就因为争强好胜\闲话铺天盖地\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几次喝药跳井\差点被谎言压倒\静下心来想一想\却又不甘心\于是她又挺直腰杆\站在了人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讲了四十八年\有一天太累了\不想再讲下去了\从此以后别人还在讲
本文采访线索由央视七套《乡约》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乡约》栏目查阅。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
|
采访张希和 |
|
张希和现场制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