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的雪域高原走到中国政治的心脏--北京,一个昔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农奴,成长为今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的经历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在他身上更能折射出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
这里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有地球上最灿烂的阳光。这里笼罩着独特的宗教色彩,世间最虔诚的信徒向着心中的圣地顶礼膜拜。这里蓝天白云如画,雪山冰峰连绵,圣湖清澈碧蓝。这里就是热地副委员长出生的地方--西藏。
昔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农奴、今天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在这万物收获的金秋季节,又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故乡。9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庆典上,布达拉宫广场上搭建起了具有藏式建筑风格的主席台,立柱上描绘着藏式吉祥图案,背板上写着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1965--2005。布达拉宫背倚蓝天,红白两色宫殿在广场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来自西藏各地的两万多名群众和各界代表穿起节日的盛装,布达拉宫广场成为彩色的海洋。伴着那豪放激昂、力透云天的雪域高歌,欢庆的人们跳起了欢快热烈的锅庄……望着眼前这一切,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自参与了西藏40年巨变的热地眼睛湿润了,禁不住思绪联翩、心潮澎湃。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热地想起了藏北那曲自己出生的那个小乡村,在他出生时西藏还是一个依然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落后而又贫穷的地区。热地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生活了21年,母亲是给牧主放牧的贫苦牧民。为了糊口,自己也曾在寺庙当过小扎巴,要过饭,当过佣人,四处流浪,受尽凌辱……是共产党,解放军给了他和西藏百万农奴的新生。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热地的脑海里浮现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十分关心西藏各族人民的一幅幅画面。是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对西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英明的决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才使今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热地深深怀念他和众多同事一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奋斗过的日日夜夜,更加牵挂着那些关爱他的西藏各族兄弟姐妹、父老乡亲。
三次死里逃生
热地无法忘记,他一生当中曾有过的三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热地12岁那年,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在一家部落头人家当佣人时,被主人家的狗咬伤了腿,当时鲜血淋漓。因为无医无药、缺衣缺饭,后来伤口又化了脓,奄奄一息的热地躺了好几个月无法走路。他的一个三四岁的小弟弟竟活活地饿死在母亲怀里。
西藏和平解放后,从解放军那里,热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后来解放军大部队进驻西藏时,热地总是忙前跑后,领路、送信,因为热地认定解放军是穷人的军队,是好人,是亲人。后来他还跟着解放军修公路。1959年,热地被选送到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成为在他的家乡到祖国内地学习的第一批学生。那是建国后国家专门培养公、检、法人才的一所学校,坐落在北京西城的南礼士路。他在那里度过了四年难忘的学习生活。热地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先后加入了共青团、中国共产党。1962年7月,他学成回到西藏,成为那曲地区公安处的侦察员。公安侦察员的工作艰苦、危险与神秘。热地侦破过许多重要案件,也经历了不少危险。
热地的第二次死里逃生是在他26岁那年,血气方刚的他和同事率一队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追歼叛乱匪首。那段经历热地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个寒冷的冬天,那时我正在乡里搞社会主义教育试点,要吃晚饭时接到报案:一个参加过1959年叛乱、后来投降被安置在这里的匪首杀人盗枪并畏罪逃跑。和安多县农牧科伊科长自告奋勇请战带领一班人马乘安多养护段的翻斗车从有路的地方一直追到再无公路的地方,接着又骑马追赶了七天七夜,一直追到了藏北‘无人区’。”
之所以称那里为“无人区”是因为那里平均海拔在4800至5000多米。在那里一般人别说是打仗,连走路都会觉得头痛、胸闷、气短;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存活并战斗简直就是奇迹。
热地接着说:“在冰天雪地里,白茫茫的一片,大雪遮盖了逃犯的足迹……我们追到一个湖边,远远看到了一片影影绰绰的黑影……越追越近,眼看就要撵上了,这时,匪徒突然开枪了。我骑的那匹白马脚力好,冲在最前面。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经历真枪实弹的战斗。开始响第一枪时有点紧张,后来就习惯了。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枪战,终于在天黑时抓住了部分匪徒,而匪首却逃脱了……”
那时由于连续在寒冷的雪地里过夜,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的热地由于饥饿、严寒、疲惫造成胃部大量出血,体力已经不支,他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一直坚持着。天还没亮,他们又开始了追击,一直追到山顶,终于将拒不投降的匪首击毙,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热地又一次战胜了生死的考验,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受到了公安部的通报表扬,称他为对敌斗争的尖兵。从那以后,热地连续三年被评为那曲地区的先进工作者,凭着满腔的热情和突出的才干,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串红色的履历。
热地的第三次死里逃生是在1990年春,西藏北部那曲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正在家主持工作的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热地,接到报告后,立即与自治区副主席普穷和西藏军区高副司令赶赴现场指挥救灾。灾区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藏北灾区的困难,并不仅仅反映在吃、住、行之苦和气候恶劣,更难熬的是藏北的高寒缺氧。热地又一次在生死关头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他和受灾的牧民连续被困在冰天雪地中十几天。一直到救援队赶到后,才将他们从雪山中救出来。
这次雪灾持续时间之长、受灾面积之广,在西藏历史上极为罕见。不久,国务院派来了工作组,送来了大批救灾物资。热地第二次又赶赴灾区,安排群众生产、生活。由于指挥及时、有力,受灾后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藏北灾区没有因雪灾而冻死、饿死一个人,避免了六十多年前藏北雪灾造成牲畜尸横遍野,灾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出现新无人区的悲剧重演,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当时,热地的家受严重雪灾,但他这两次赴灾区,路过家门而没有回自己的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就地回家看看,他真诚地说:“当时顾不上,也想不到。”
得到党中央领导人的谆谆教诲
热地经常讲:“我现在能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并不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在于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培养。”在他的一生中,得到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教诲,已成为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他40多年来,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热地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61年,他正在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学习期间。他每次回忆起那次接见都会露出像孩子一样幸福的笑容:“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那一天,我们突然接到通知,我们都换上最好的衣服,然后乘坐大轿车来到会见地点。我们被安排在非常靠前的一个位置,看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满面红光向我们走来,我们这些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和学生激动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后来,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接见了我们。”
热地对两次与邓小平的交往更是记忆犹新:“1989年10月1日晚,我到北京参加了国庆40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小平同志坐在城楼中间会议厅的沙发上,我一进门,看到小平同志慈祥地望着我,我激动地快步走到小平同志面前,握着他老人家的手,代表西藏人民向小平同志问候,祝愿小平同志健康长寿。小平同志高兴地表示感谢,并向我询问了许多西藏的情况。当时的情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绍明拍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见右上图)。
“1991年夏我又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专程到北戴河再次看望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的女儿说:‘原本没说照相,也没换个衣服。’小平同志操着四川口音说:‘没得关系。’随即就穿着便装和我照相合影。当时小平同志还让我下海和他一起游泳,我向小平同志报告说我不会游,小平同志亲切地说‘没得关系,学嘛。’据说,西藏一直是小平同志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深圳锦绣中华公园的布达拉宫前,他特意留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说这是他一直想去却又未能去成的地方,一定要拍张照片留作纪念。”
说起来,热地与江泽民的相识还有点戏剧性。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那天下午江泽民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散会后回到京西宾馆,他与江泽民在电梯里相遇。热地说:“祝贺您!”江泽民看着他胸前佩戴的会议证说:“噢,是热地同志。”于是,中央与地方的两位领导同志相识了。
以后的交往中,热地都能深切地感觉到江泽民同志对西藏的人民和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热地清楚地记得江泽民同志多次对他说,“我非常惦记西藏人民,一定要把西藏的事办好,全国就这么一个西藏。”江泽民同志还讲,“西藏的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和工作日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正是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西藏实现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巨大历史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党在新时期的治藏方略。江泽民同志对热地个人的关怀,从成长进步到身体情况、生活情况,更是及时周到,无微不至。热地记得,江泽民同志亲切地称他为“西藏自治区堂堂二把手”,还握着热地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责任重大啊!”热地还记得在1990年夏天,热地在北京开会,江泽民同志专门把他请到他的办公室征求去西藏的时间。热地说:“7月”。江泽民同志当即拍板:“好!就7月。”
那一年的7月,江泽民在西藏视察期间的整个接待组织工作都是热地直接负责。热地回忆说:“江泽民同志不顾高原缺氧,不仅到拉萨视察,而且还深入到了牧区。那次视察原本是安排只到拉萨,但后来江泽民同志说,不光要去拉萨,而且要到牧区去,要到后藏日喀则去,不去不行。江泽民同志深入到农村、牧区、企业、机关、学校、城镇居民家庭,看望驻藏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政法干警。对西藏工作作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指示,对搞好西藏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8年西藏局势很不稳定,胡锦涛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从此热地与胡锦涛朝夕相处、共事多年。西藏当时由于骚乱闹事不断形势非常严峻,一度到了“机关不能正常办公,单位不能正常上班,学校不能正常开课,商店不能正常营业”的地步,情况相当复杂,干部队伍思想混乱。那时胡锦涛与热地住在一个院里,经常一起吃饭,一起散步。热地把了解到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及时向胡锦涛汇报,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
热地回忆说:“锦涛同志到西藏后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召开了各个方面的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决策很慎重。他认为西藏稳定是第一位的,并对我说‘要多换思想,少换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宽大胸怀和非凡眼光,对统一当时的干部思想、稳定干部队伍、实现西藏社会由乱到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我非常佩服。”
热地还说:“和锦涛同志在一起,我非常乐意和他说心里话;他也愿意听;我愿意和他交心的,给锦涛同志当副手心情很舒畅,一门心思干工作。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尤其是工作上的事情。我谈一些想法,他总是耐心听取、真诚交流。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也令我心服口服。”
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渊源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热地副委员长与人大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渊源了。从1979年起,热地在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时,就兼任自治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在热地到北京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之前,他在担任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书记时连续兼任西藏自治区第六、七、八这三届人大常委会的党组书记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应该说,热地在西藏工作期间对自治区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着独特贡献。
早在1979年,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设机构,即人大常委会时,西藏虽然成立自治区在全国是晚的,可设立常委会的时间却是全国最早的。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等人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任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阿沛·阿旺晋美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会议上就宣布,委托热地主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热地在回忆西藏自治区第一任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的工作时说:“阿沛主任提出,要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建设成一个‘灶小火力旺’、少而精的工作班子。当时,我们对如何做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确实没有经验。很多老领导、老同志在工作中给了我许多指点,他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这个常设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为西藏的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热地感慨地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的变化,最深刻的要算人的变化。过去占西藏95%的、毫无人权、民主、自由的农奴和奴隶,社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从会说话的牲口成为新西藏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我在封建农奴制的旧西藏,也是一个没有任何自由的奴隶,像牛马一样干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西藏,我才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热地介绍说:“西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和各兄弟民族一样,充分享受着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现有几万藏族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旧社会的农奴或奴隶及其后代。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西藏自治区享有十分广泛的自治权,主要包括:有根据西藏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权利;有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这些条例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即可施行;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和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的权利;有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继承保护、整理本民族文化遗产,发展、繁荣本民族文化的权利;自治区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有决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的权利。4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西藏的基本政治制度。代表广大西藏人民的各级人大代表,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发挥了应有作用,为西藏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次成功的议会外交活动
江泽民在谈到西藏和人权问题时,曾经亲切地拍着热地的肩膀对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说:“什么叫人权,热地同志从过去的农奴成为现在的自治区堂堂二把手,这就是人权。理都在咱们这边,我们为什么不理直气壮的宣传?”
1989年的那场风波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总在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上制造种种歪曲事实的宣传。欧洲议会在西藏问题和人权问题的态度基本上也是负面的。欧洲议会不仅以高规格接待了达赖的正式访问,还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叫“西藏之友”,专门和达赖流亡政府、藏独分子联系。
2002年3月,热地亲自率中国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访问了欧洲议会和比利时王国。在与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举行会谈时,热地作了真诚感人的发言,他说,“在旧西藏我是农奴,那时,西藏的农奴活着的时候一无所有,走的时候也只是带着身影,任何东西也不能留给他的子孙,更不要说人的尊严和人的自由。在1959年民主改革之后,我才脱离了农奴的身份,上了学,成为国家的干部。在西藏,像我一样翻身得解放的农奴占总人口的95%……”热地的发言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这个代表团团员不仅都是人大代表;还有一个特点是除了一位活佛、一位汉族干部以外,其他成员都是农奴及其后代。西方议员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人权,欧洲的议员们没有人见过真正的农奴。坐在他们面前的这些过去是农奴的人大代表就足以令他们震撼。有的议员惊讶地问:“真的是这样的吗?”与达赖本人关系非常密切的欧洲议会“西藏之友”的主席也听了发言,他还问了几个问题。热地一行向与会的30多位欧洲议会议员详细介绍了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成就。代表团每个成员都从自己的角度分别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这次会谈给欧洲议会一个非常大的震撼。他们称西藏人大代表团介绍的情况“最具权威性”,直接来自西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对西藏问题“最有发言权”。热地团长富有传奇的经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外国议长和欧洲议会议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访问期间,“中国西藏风光图片展”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展出。欧洲议会议员们和来自比利时各界的友好人士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展览,对反映中国西藏传统、风情、风光、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精美图片赞叹不已。
在欧洲议会的访问过程中,使馆参加了那次接待工作的同志们都对热地非常敬佩。日程安排是对欧洲议会的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一天,热地10个小时连续的活动,见了很多人。他始终保持着非常积极,非常饱满,非常开放的状态。期间,热地还接受了一位在欧洲很有名叫巴盖的记者的采访。巴盖写了一篇叫《来自西藏的声音》极有影响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西方国家的媒体不多的由西方国家的记者来写真实西藏的正面文章。
为了让欧洲议会的议员们对西藏有更直观的了解,热地邀请了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当年7月访问西藏。当西藏访问结束时,热地已和访问团的议员们是好朋友了。亲眼所见的事实是对达赖和分裂主义分子污蔑中国的种种宣传最好的回击。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的成员们都感叹,没有想到西藏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想到西藏人民宗教信仰这么自由,没有想到西藏传统文化保护的这么好。欧洲议会访问西藏的访问报告也写的非常精彩:第一,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不能独立的,我们不应支持西藏独立。第二,西藏自治区藏族占绝大多数,大多数到西藏去的汉族人是从事经济建设、医疗、教育的需要,是轮换的,到西藏从事投资经商的人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不是政府行为,并不是定居在那里的,不存在移民问题。第三,西藏的宗教自由是有保障的。第四,西藏文化是受到保护的,西藏的学校是用藏语教学……他们提出来的惟一的建议就是西藏的建设应该考虑到西藏的环境保护问题。
这是中国西藏人大代表团首次访问欧洲议会,也是一次重大而有影响的外交活动。代表团从布鲁塞尔回北京,王兆国、唐家璇等有关部门领导专门为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开了庆功会。胡锦涛在2003年人代会西藏代表团参加讨论时称赞热地说,西藏人大代表团访问欧洲议会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
热地无论作为西藏自治区领导,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无论率团出访,还是接待外国来宾,总是把对外宣传西藏作为己任,不辞辛苦,也因此热地的名字在国内外媒体上频频出现,成为中国西藏的代言人。
情之所系,心之所向
热地1975年从那曲地委书记调任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在自治区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近30年。西藏的许多建设成就和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浸透了他的心血。热地先后协助过六任自治区一把手,长期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兼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他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勤俭朴素、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深入农牧区,了解民众疾苦一直都是他最喜欢的工作。他常说:“我们更提倡各级领导干部多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多关心群众疾苦,多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要真正摸清群众的脉膊,要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真心真意地多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几十年来,热地始终在竭尽自己的所能让西藏变得更美丽,西藏人民更富裕,他说建设家园是他神圣的责任。
热地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来到北京,他说:“离开西藏,不管在哪个地方,每天西藏的新闻我是一个不漏,比在西藏的时候收视频率高。”
热地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他的家乡,关心那里的经济建设,关注着在那块土地上工作着生活着的人,尤其是那一批一批为支援西藏而远离故土的进藏、援藏干部。他们的疾苦时时牵动着热地的心,他们遇到困难时,热地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对于“老西藏”通过各种方式的求助,热地总是千方百计帮他们解决。
热地一如既往地关心西藏的文化保护,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其文化沉淀,但社会都是要进步的,不可能停滞不前、一成不变,保护应当是发展的保护。热地出任了去年刚刚成立的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
热地一如既往地关心西藏自治区的发展与进步。热地多方协调,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徐匡迪推荐人选,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就这样,一个西藏自治区政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和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而设立的,44名委员中有8名“两院”院士的参谋和智囊机构--西藏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于2004年7月成立了。热地亲自担任名誉主任。这个机构正在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热地回到西藏,那些天里他率中央代表团拉萨分团在拉萨市慰问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他看望了拉萨市城关区夺底小学的师生;他亲自为拉鲁湿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揭碑;他还专程看望了原18军离休干部蒋明先和全国劳动模范、“天下第一道班”退休职工巴恰……热地一行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此间,热地向拉萨市各族干部群众、驻拉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及离退休老同志带去了深深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这使大家想起热地两年前即将离开西藏前往北京赴任时含着热泪说的话,生活在这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70多万父老乡亲永远会是他的情之所系,心之所向。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热地简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男,藏族,1938年8月生,西藏比如人,196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1959年至1962年中央政法干校学习。1962年至1966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侦察员。1966年至1968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公检法军管会工作。1968年至1972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革委会人保组干事、副组长。1972年至1975年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书记。1975年至1977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自治区贫协主任、自治区革委会农牧办公室副主任。1977年至1985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自治区纪委书记,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党校校长(其间: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中央党校进修部干部大专文化进修班学习)。1985年至1993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自治区纪委书记。1993年至1994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94年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3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同意热地辞去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
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