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专题 > 感动双鸭山人物评选 > 感动双鸭山人物简介 正文
杨学传:我是矿工的儿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1-04 10:09:02

  案前是8张A4纸打印的有关于杨学传的事迹材料《矿山铁人杨学传》及矿工报社记者采写的通讯报道《杨学传:一块燃烧的煤》,搁置了有些时日。此前,没能随采访团去东荣二矿,所以,只见了有关杨学传的文字,没见到他。

  未着手写这个人物时,一直想着这两个题目,都好。一个凝练厚重,一个形象生动。

  当放下手中电话,低头看通话时间:一小时二十四分钟。

  在我于文字里熟悉他之后的这84分钟里,我们的交流轻松愉快。

  他并不是闻说里的木讷而羞涩,爽朗的笑声不时地在耳边响起。

  意料之外:他是我的邻居。

  岭西有个五栋房。曾经,同在第三栋,他住上三栋,我住下三栋。相距不过百米。

  亲切的感觉油然升起。十几个问题就在这84分钟里圆满完成。

  这84分钟里,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是矿工的儿子。

  我是矿工的儿子!

  这朴素的七个字入耳。而后,入心。

  子承父业砺丹心

  他是矿工的儿子。

  44年前,杨学传出生于岭西竖井煤矿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

  12岁的一日,他只见了父亲挂满煤黑的背影,匆匆离去之后,就没有再见他。

  母亲说:你爸不再回来了。

  长了年龄的他方才知道,亲爱的父亲已经长眠井下。

  当时,哥哥在读技校。姐姐身体不好。身下弟弟妹妹需要人来照顾。

  面对艰难的家境,初中毕业的他毅然放下学业,踏上了父亲未尽的路——一条狭仄、

  潮湿、暗黑却通向光明与温暖并带给人温暖与光明的路。

  他被岭西竖井煤矿正式采用,分配到通风整备段。

  那是1981年的春天。

  那一年,杨学传18岁。

  那时的他身体单薄,但是,干起活来有板有眼,从不拈轻怕重。

  入井,他抢在先,干在前。

  维护巷道,清理石土,和别人一台车的他,总要自己多干些。

  手脚磨出了泡,举锹行路,钻心疼,后来都成了茧。

  技术活,他不懂得。但,他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大胆实践。

  但凡有不明白的事情,总要问个究竟。

  问者不厌其烦,被问者耐心解答。

  那时,研究业务,学习技术,苦活累活抢着干,便是他一天的全部生活。

  工作不到一年,他掌握了所有整备的工作流程和基本技术。

  第一年,他是一名普通工人。

  第二年,他做了小班班长。

  那一年,杨学传19岁。

  19岁的杨学传,在努力中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了信心与勇气。

  工作量大,他就一人顶俩人的活。

  人手不够,他要求连勤、延点,抢工作任务。

  领导看在眼里,心中喜欢,口头表扬多回。

  任班长期间,杨学传写入党申请书,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政治学习,定期向组织递交思想汇报。工作中更是吃苦耐劳,钻研奉献,身边人没有不说好的。

  1985年6月,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他觉得这是一生里最光荣的一件事。

  满怀的喜悦化为实际行动,他拼命地工作,多苦多累,不叫一声。

  1987年,他做了大组长。

  1989年,任副队长。

  1993年,当上了整备段段长。

  1995年,转战东荣二矿,他任服务队队长。

  中流砥柱大无畏

  初来乍到,名声就已远扬。

  最危险的工作,他领着干。最难干的活,领导放心他干。最急的事,也非他莫属。

  1995年6月,东荣二矿安装第一个综采工作面。

  那时刻,工作面切眼冒顶急需安装。

  十万火急!若延误工期,势必影响二矿如期投产。

  急!

  急中就想到杨学传:他在岭西竖井就是“大拿”!

  “处理巷道,要快!交给你,没问题!”

  领导的信任让杨学传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他暗下决心:不拿下工程,不排除冒顶,决不回家。

  讲形势,交任务,做动员,最后一句话:我们不能做影响矿井投产的罪人!干!

  会战紧张,不能懈怠一分一秒。

  他与工人同升井、同入井。工作现场,危险的地方,他总是一马当先。

  清货,架棚,马不停蹄。

  棚子刚刚架上,落石俱下,被砸塌。

  再架!

  顶板掉渣!

  有人害怕,有人退缩。

  还是他,冲在最前面。

  爬棚,举木头刹顶。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工人们震动了,感动了:队长十分力,咱也不能九分九!

  全体矿工,一个班一架棚子往前赶。

  22天,整整22天。杨学传跟满22个班。

  “硬骨头工程拿下,综采安装打开通道。杨学传以及他带领的班组成员好样的,是二

  矿的功臣。”二矿领导由衷地赞道。

  只要生产需要,杨学传从来就没有二话。

  穷人家孩子的朴素与执着孕育出难能可贵的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001年,综采二队受生产条件影响,面临困难巨大。

  综采架子支撑力不够,顶板冒顶,淋头水加大,生产举步维艰。

  恶劣生产条件使得职工退缩,在岗人员人心涣散。

  怎么办?矿领导心急如焚。

  杨学传!还是杨学传!

  这一回,杨学传有些为难:采煤技术不熟,生产管理不懂……

  领导信任:我知道你不是专家。但,我也知道就没有难得住你的事情!

  士为知己者死!

  “不干则罢,要干就要干出样子!”杨学传从来没有让相信他的人失望过。

  他敢于承担!

  不明白可以问,不懂可以学,不熟可以练。采煤,关键在于管理,在于发挥员工主观

  能动性,在于人心齐,大家用力,泰山移!

  与干部交流,与员工谈心,了解实际状况,掌握员工心态,讲形势,交任务,整顿纪律,坚决清除不上班和挂名开支人员。

  有人劝他:别那么傻干,得罪人多,不值得。

  杨学传不退缩:只要我在,段队就不养闲人。白吃、白喝、白拿的人一个不留!

  有人来说情,有人请吃饭,他不动心,更不动身:这是我的原则,不干活一天不留。

  段队先后清理18名挂名开支和长期不上班人员。

  一天夜里,王某执刀闯入杨学传办公室:别人可以让我在这儿挂名开支,你为什么不能?你有几个脑袋?

  面对不速之客的汹汹来势,杨学传丝毫不惧:我这里不养闲人。

  “这样好了,你允许挂名开支,我们五五分成。”王某以利相诱。

  “我有双手,也有头脑,我靠劳动赚钱,白得的钱我一分不拿。”杨学传断然拒绝。

  王某火了,明晃晃的刀子不容分说当胸刺来。

  避过刀锋,杨学传身手矫健,与之盘旋。

  当手中的刀子被夺下,王某撒腿便跑。

  此时,他方才觉得自己身上疼痛。低头一看,鲜血已经透过衣衫。

  他被送到医院,止血、上药、包扎。医生说要休息,最好不要活动。

  可是,第二天,同事们又见了他的身影。

  微笑承担压力,冷静面对艰险,无畏的勇气在威胁和阻力面前愈显强大和力量!

  闲散人员被清散。他要做第二件事:出勤率要上去。

  夜间下井。白天走访。

  每家每户,他向职工保证:我不会克扣大家一分钱。如果你们发现,从今以后就不认我……

  话不多,简单几句,眼睛里,却看得分明,百分百真诚。

  仅仅一星期,段队职工出勤率由40%升至80%。

  为抓生产,杨学传除参加矿里大会,天天都在井下。他和工人一样干活,一样吃饭,

  一样捧着水缸“咕咚咕咚”。

  大伙认他,打心眼儿里服他:队长点子多,拼劲足,技术硬,对大伙好得没得说。

  看他拼命地干,工人关切他:杨队长,你升井吧,放心,我们这班不会让你失望。

  上任第一月,杨学传下井28次,家没回一次,在最短时间里,理顺了生产管理。

  综一队第二月,创出月产原煤4.5万吨的最好生产记录,产量比以前提高两倍。

  天天吃住在矿,日日井下井上。高强度的劳动透支了他的健康。

  2002年,杨学传患上升阻静脉瘤,在煤炭总医院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治疗。

  身体恢复后,矿里领导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把他从综一队调回服务队。

  他继续担任服务队队长。

  那里需要他!

  奋勇当先韧如松

  “不能松劲,不能丧失勇气。”杨学传时常这样告诫自己。

  杨学传有着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万难之际,他坚定最不可动摇的决心。

  2005年7月,综采新面四台皮带发生冒顶。

  皮带被压,工作无法继续。

  “组织职工,立即抢险!”杨学传即刻到达现场。

  顶板冒出7米高,渣滓不断掉下,石头不断冒落。

  工人们害怕了,直打退堂鼓。

  还是杨学传,无言的杨学传,冲在前面,埋头清货,恰一块石头落下砸在了他的手,鲜血流出。

  伤口不浅,血无法止住,脚下的碎石土块留下了他斑斑血迹……

  运木头,量尺寸,砍牙口,打帮柱……快,大家一起来,众志成城,没啥做不了的。

  抢险结束,刚刚升井,又接电话:井下南翼主机皮带道,发生冒顶。

  饭没吃,水没喝,赶往南翼,处理冒顶。又是不知多少个小时过去,当他的脚踩踏在月光光的土地上,脑袋一热,一个趔趄跌倒在地。

  许久,没能爬起……

  就是这个月份,他组织全段工人对负380综掘透巷进行了尾工处理,因皮带道顶板状况不好,冒顶石连续8次压住皮带,他与工人连抠8次!

  任务出色完成,大家都说:歇歇吧,杨队长。

  可是,总有地方需要他献出智慧与力量,他没有停下。

  2006年6月,矿里交服务队一项重点工程:在南翼十七层恢复巷道,工期一个月。

  工期就是命令。

  这项工程关系二矿综采的直接生产接续和下半年整个战场摆布。

  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

  杨学传二话不说,即刻召开生产骨干会。

  制定施工计划,责任落实人头。他要求:干部必须跟班到现场。

  工作面上四面绞车无一辆,几百米间隔都没有轨道。

  开帮、拉底、做绞车窝子,所有货必须人力运出。

  开工第一天,看着现场现有条件,工人们犯难了。杨学传看着大家,眉头没皱一下,话没一句,蹲下身子拿起锹,装满袋子抗上肩头,脚步坚定向前踏去……

  工人们眼看着,心动了,没一人再抱怨,你一袋我一袋,争先恐后把活忙。

  工程中,工人们手磨破,肩头肿,但没一人喊累。

  全部工期20大项工程,短短一月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26个班,他人背肩扛。

  26个班,工人们叫着劲和队长比着干。

  杨学传说:团结就是力量,为新面正常安装铺平道路,大家付出了一样的心血力气!

  凝神聚力一颗心

  一个段队就是一个战斗集体。

  服务队人心齐、战斗力强。

  有人问,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有着93名矿工的队伍有如此强大的向心力?

  都说是因为有个杨学传。

  工作中,杨学传那是一个字:严。

  入井前,各项规章制度讲清楚,具体工作落实分明,不允许任何差错。

  在井下,时常的,他大呼小叫,不留一点情面。

  “在井下,一点差错都是致命,所以,必须要严,严格、严肃!”

  生活中,杨学传理解工人、关心工人、人情味足:工人的心拢在了一处,热情才可能被调动,才能给矿里出效益。

  杨学传与矿工是上下级关系,也是朋友,还是哥们儿,他把工人当作自己的兄弟。

  王新辉,家中3个孩子,爱人没有工作,生活拮据。

  杨学传了解他的情况,将他作亲人一样看待。

  家中没面,他扛了自家的面送去。

  过年过节,他提前买好东西送去。

  孩子有病,他关心问候叮嘱照顾。

  杨学传说:你真诚付出,他也真心待你。

  宫宝喜岳父逝世。当时正是生产任务最吃紧时,作为队长,他不能离开。下午升井后,带着段里12名生产技术骨干,打车赶到宫宝喜家。

  迎来这批特殊的客人,宫宝喜和爱人泪洒当场。

  ……

  服务队里,工人家里,大事小情,杨学传总是第一个到场。

  队里93名职工,他去过50多家。

  工人没钱,他主动借给。工作上水平,他掏腰包,一起喝酒、吃饭。

  工人眼里,杨学传是他们尊敬的“哥们儿”,对大伙好得没得说,所以,工作不能干

  不好,干不好那是对不起他。

  严爱相济,造就出一支唇齿相依的响当当的队伍。

  这是一个特殊的战斗队伍。

  最危险的活,他们上。

  最难干的活,他们上。

  赶工期的活,他们上。

  全队受伤鉴定和有过伤病史的22人,过50岁的8人,腰间盘突出的6人。

  但,正是这支队伍,从来没有让矿里人失望。

  他们打得赢,他们叫得响,他们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哪里就有生机。

  了解他们的人知道,杨学传一颗公心,一身正气,一股浓情,凝聚了这近百颗心。

  有人拿钱找杨学传,让他给安排个井上活。杨学传一口回绝!

  服务队里,杨学传一碗水端平,安排工作顾老惜弱,带着感情有章有法。

  工人们常说:咱服务队里没闲人,个个都是主力。

  杨学传的原则是:工人的血汗钱不能花!

  服务队工作许多年,工人的钱,一分没动过。就是有人想在工人身上做点文章,他挺身而出为工人撑腰。

  2006年,锚索队归到服务队,后由于生产需要重新分开。

  分开时,有的人不愿归队,都要跟着杨学传干:苦点累点,俺们愿意。甚至有人送礼品请吃饭,他一一回拒:咱们工作一回,算是朋友了,没事到服务队来坐坐吧。

  有人掉下了泪:杨队长,有机会我还要来。

  铁骨柔情不言悔

  有人说,杨学传是矿山铁人。有人说,杨学传是拼命三郎。有人说,杨学传是条硬汉子。

  只是,杨学传的身体也不是铁打,没有多少人知道,多少年来,他一直与痼疾搏斗。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透支着健康:升阻静脉炎、高血压、胆息肉、胃炎、双腿关节骨质增生,走路久了,膝盖骨痛……

  杨学传办公桌的抽屉,就是一个药匣子。

  如今,他每天要服用至少7种药物。

  他不屈服!

  他依然还是忙。

  忙于抢险,忙于抢工期,忙于单位“兄弟”的大事小情。

  今年7月,矿里安装十七层七面巷道恢复工程,艰巨的任务又交给了服务队。

  接到电话的杨学传正值胆囊切除手术,他的人在病床上,心却飞到了煤矿。

  心切的他在术后第十天,手顶着缠着绷带的腰部,来到了井下。

  “你不要命了,这样了还下井。”在路上看到他的后勤清扫员杨秀华惊讶着。

  “命重要,工作也重要。命还在,就要工作。”

  杨学传浑然忘我的意志让人敬佩!

  工作26年,每月入井达23个以上。从前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后来是半月甚至一个月回家一次。

  担任服务队长11年,拿下工程近百项,重点工程、危险项目近40项。清理恢复巷道数万米,架设各类棚子数千架,累计入井达4000余次。

  铁骨铮铮,也有泪倾洒。

  2006年6月,二姐癌症晚期,弥留之际,兄妹六人,床前只是没见他的身影。

  半夜升井,他赶往医院,知道姐姐已经病逝。

  他泪落成行。

  “对不起,姐。”哽咽着,他只有这一句,在心底重复说了千百回。

  “觉得你有时候很残忍,对自己残忍,对家人也残忍,没人抱怨过你么?”

  “是,是很残忍,我也觉得对不住家里人,可是,工作就是忙,再说,咱还是党员,还带着这么多人,大家都看着我呢!”

  “家里人没抱怨过我,他们关心我,我妈还买了理疗仪给我,没事时,我就做做理疗。大姐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给我。我一身毛病,他们担心,怕我有事。”

  “是啊,做矿工,危险随时都在,怕没怕过?”

  “说实话,怕。真怕!危险随时都在,生命随时可能消失,怎么能不怕?”

  “那么,后悔过做矿工没?”

  “说实话,没后悔过!”

  “既然危险,既然害怕,也不后悔?”

  “说不上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是矿工的儿子,注定了就要做矿工,好在干得还不错。小时候困难,最初的愿望就是好好干,能多赚点钱,让家里人够花。后来,工作干得认真,领导信任我,我就更要好好干,干一番事业,不能辜负人家信任。现在一个月3000多块,儿子的学费交得上,回家时候还可以给妈和家里人买好吃的,也知足。”

  “儿子上学14年,你没有参加过一回家长会,儿子怎么看你?”

  “他上大学了,懂事了,他知道我忙。现在只要他放假,我就尽量多回家,看看他,不说什么吧,看着这么大这么好的儿子心里也是很安慰的。”

  “现在身体这么多的疾病,想没想过换个工作,这样就会有更多时间陪着家人了?”

  “没有!”回答没有丝毫迟疑。

  听着刚刚还柔情几许转瞬间铿锵铁定的杨学传的声音,心里,一种莫名滋味。

  曾经,他没得选择,于是,他认定:做一名矿工。

  骨子里的勇气与坚韧,领导与工人们的信任与支持让他一直努力做,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好!

  人生的意义应该就在于这样一种精神:坚定意志,甘于吃苦。勇于承担,无私无畏。

  浑然忘我,乐于奉献。

  杨学传,这个矿工的儿子,是这样的人!

  (杨学传:多次被东荣二矿评为先进个人、先进职工,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个人、先进职工标兵、劳动模范,2005年被公司评为“爱国兴企、树德立志”十大风采人物以及出席公司的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双鸭山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作者: 何海波    来源: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