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70岁的湖南画家周宗岱,在朋友们的鼓动下,于日前第一次晋京,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个展。
在当今画界,周宗岱的成长历程是很特别的。他从事美术工作很早,1957年,他当时只有20岁,即有4件作品被湖南省第一届美展选中、展出,可谓出众的青年才俊。然而命运却有意磨炼他,为他铺设下漫长又艰辛的人生旅程。1958年划为右派又劳改服刑3年之后,他回到社会,只要能活下去,挑土、挑煤、油漆,种种重活他都干。剩下的一切工余可用的时间,就缩在家里,读那些能弄到手的书籍。
他原来学油画,怕惹麻烦,就找来碑帖和《芥子园画谱》、《任伯年画集》之类临摹,同时一切有关书画的论著都绝不放过。要是能看看湖南的书画前辈动动笔,那就是了不起的大享受了。
几十年,他就这么艰难地生存下来,文学艺术是他的精神支柱。
“四人帮”垮台以后,周宗岱回到文化系统工作,摘了帽,平了反,1983年任湘潭市文化局副局长。搞了几年行政,他不习惯,打报告要求退居二线,市委将他安置到市文联任副主席。退休后,才得以专心从事书画研究。
为了弄清问题,他花了几年时间学哲学、研究美学,发表了好些论文、随笔,出版了专著《美辨》。尽管他“爱做学问”,终于还是去画了画,读书写字为乐,画画是命根子。周宗岱素描、油画、水彩都有较坚实的基础,山水、
花鸟却全然是自学。八大、四王、龚贤、黄宾虹、黄秋园、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些大家,他都曾认真临习。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他不为流风所动,老老实实在继承上下功夫。60多岁的时候,还在用绢、熟纸画大幅山水,力求深入,几个月画一张。他说,只要拿下了传统技法,那些可采纳的西方观念、个人性格等等,自然会进入作品。他竭力主张先“画好”再“创新”。“画好”尚且不能,“创新”又怎能上档次?
他临了许多画,跑了许多地方,画了大量的写生。近年,他的山水画渐渐放开,画了些有自家面目的巨幅湘山湘水。
在花鸟画上,周宗岱的个性显露得更早一些。他认为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中国人爱浓艳的色彩,尚水墨是后天的,是社会条件的影响;而爱色彩是先天的,本能的。在研习了前辈大师之后,他径直凭感觉作画,浓墨重彩,力求将用色、用笔推到强烈的极致,又不失用笔的法度。他的花鸟画是全新的,又是传统的、中国的。
周宗岱喜欢读书、写文章。1982年他就在《书法研究》等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1993年,为北大出版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担任编委,并撰写了《篆刻美学十题》。1998年将论文结集为《美辨》出版。在书画之余,他栽花种菜,饲养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鸭、梅、菊、兰,都成为写随笔的题材;记述读书、作画的谈艺小品,写得更多,偶然还用文言写序、跋,亦有古风,却自嘲为“假古董”。他说,不写文章,算什么文人?不是文人,怎么画得出文人画?
周宗岱律己颇严,向往前辈大师的风采、业绩,不肯为稻粮谋。门槛设得太高,以至年过古稀,才拿出作品晋京,陈于京华名家高手之前,聆听意见。他坦诚地说:希望以后能在更好的条件下,画出更好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