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成就梦想——记优秀共产党员、上海深水港建设工程指挥部港口分指挥部指挥归墨
谈到洋山港,脸色黝黑、身材魁伟的上海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港口分指挥部指挥归墨颇为动情: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洋山一期终于开港,二期、三期工程也在建设中,几代人的梦想实现了。
归墨1968年从大连工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港口建设。
上海外高桥水域曾被误解为遗留战时爆炸物的危险区,在危险被解除后,归墨接下“限期建成一期码头”的“军令状”。一片芦苇荡中,他带领建设者奋战两年多,建成上海港第一个深水码头;随后他又转战长江南岸,破解地基差异沉降等难题,用3年时间建成了现代化的罗泾煤码头。 作为一名建港人,归墨是幸运的。但他心存遗憾:世界航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要角逐航运中心的地位,上海港没有水深负15米以上的码头,成为港口发展的瓶颈。他渴望再建一座深水大港。
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归墨受命担任上海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港口分指挥部指挥。
在一艘旧客轮上,归墨与指挥部同仁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人员一起办公。潮涨潮落,客轮也随之起起伏伏,人真有点晕头转向。加上远在海岛,缺水缺电,所有的物资都从陆上运来。他们只有节水节电,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洋山海域平均水深负15米,最深处负39米。在这里围海造地、破山穿隧、海上打桩、镇澜筑堤,每一项工程都是严峻的挑战。作为建港第一责任人,归墨与设计、施工单位签责任书时,总是把困难讲透、使措施落实。
围海造地。归墨与航道局经过300天的同甘共苦,从深海里“造”出1.5平方公里的陆域。经自然促淤和加固处理,陆域土地固结,承载力增强,成为洋山港理想的建港之地。
在最深达负39米的海底打桩,在我国建港史上没有前例,也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归墨与施工单位进行研讨,确定了“斜顶桩板桩承台结构”方案,成功地筑起一道密排的桩墙,形成洋山港坚不可摧的驳岸。
考验接踵而至。小洋山水深流湍、风急浪高。2002年夏天,工人在海里打下第一批钢桩。没多久,台风“申拉克”袭击小洋山,4根直径1.2米的钢管桩,竟被风浪拦腰折断。归墨与有关人员检查断面、确认是钢铁疲劳所致后,便增加了钢管厚度。
洋山港水域氯离子浓度大,防腐蚀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归墨结合在江、河建港的经验,注重研究海岛建港的防腐问题。他与相关人员进行研讨后确定3项措施:钢管加厚预留腐蚀余地;绑上带正电的锌块,与带负电的钢板形成电子保护层;加涂从美国进口的聚氨酯。
归墨认为,建设洋山港是一项国家战略,要集中全国的智慧来破解难题。于是他先后请来国内外权威的技术专家,还亲自主持过128次专家评审会。
归墨既是港口分指挥部指挥,也是洋山同盛港口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他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反腐倡廉的第一责任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搞技术的归墨虽然以前没有管过党务,但他很明白,洋山深水港是一个投资额过百亿元的大工程,稍有松懈就会出问题。在建设初期,他就在工地推行了“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请岛上各单位党组织都来为干部廉政把关。
工程款的“三关一剑”是岛上人人皆知的制度。“三关”即资质审查关、招投标关、付款会签关;“一剑”是指挥部给财务人员的“尚方宝剑”,发现付款不合制度和要求,董事长、总经理签字也不能支付。近4年来,洋山港没有发生一笔坏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