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厅里,陈列着世界四位杰出女性舞人的肖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是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的石雕头像。在中国舞蹈界,人们都把戴爱莲尊称为戴先生。在她从英国殖民地回到国内的六十五年中,用她的脚尖,带领着现代中国的舞蹈从抗战烽火中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解说]
从小,戴爱莲就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她出生在英国殖民地特立尼达,那是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她的祖辈在太平天国起义后,流落到这里,到了戴爱莲已经是第三代人。十四岁那年,从小喜爱跳舞的戴爱莲走出了小岛,成为岛上惟一一个去伦敦学习芭蕾的华人。在伦敦的九年中,她接受了世界著名芭蕾舞演员安东·道林等人的指导,并考入了著名的尤斯雷德芭蕾舞团。然而这时她却要放弃在英国发展的机会,告别两个姐姐,去往她从小就向往的祖国,中国。
主持人:当时您在英国应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一个舞蹈演员?
戴爱莲:对了,我经常演出。
主持人:那个时候怎么想起来要回到中国来呢?
戴爱莲: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因为我从小时候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可以我的教育全部是西洋的。所以接触华侨,不同地方的华侨,也从北京、天津、上海这样子的留学生。所以我感觉到很别扭了,因为我不会说中国话。
主持人:您看都是中国人。
戴爱莲:我是中国人,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不是真正的中国人,
主持人:您就希望要真正的变成一个中国人?
戴爱莲:对,所以感觉民族自尊心,我有民族自尊心。
[解说]
1940年的三月,戴爱莲的名字出现在香港的各大报刊上。报刊称一位华裔舞蹈家从英国学成归来,昨天刚刚抵达香港。戴爱莲的出现还引起了一位大人物的关注。那时担任保卫中国同盟会主席的宋庆龄,正在香港募集医药物资,支援抗日。对这位舞蹈家在英国支援抗日的行动,她也有所耳闻,随后她让秘书立即前去约见。
[访谈]
戴爱莲:我到了香港第二天廖梦醒就来找我,说宋庆龄想见我,哎呀,宋庆龄想见我,哎呀你还不知道,我多又兴奋又紧张。
主持人:又兴奋又紧张?
戴爱莲:宋庆龄啊,孙夫人。
主持人:孙夫人,国母。
戴爱莲:孙中山夫人,宋庆龄。
主持人:你没有想到。
戴爱莲:没有想到,因为她可能知道了,因为援华中国委员会,我在伦敦的时候,经常演出为募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
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不像个生人。
主持人:不像一个生人?
戴爱莲:不像一个生人,一见面的时候感觉很亲切,特别亲切所以以后我就叫她大姐,我叫她大姐。后来那个时候因为廖梦醒,因为她父亲的关系叫她姨。因为廖梦醒和我是一代人,我说应该叫你姨,她说不,你还应该叫我姐姐。
主持人:还让您叫她姐姐?
戴爱莲:叫她姐姐。
主持人:宋庆龄这次找您也是为了一次募捐演出?
戴爱莲:对,募捐演出。她问我的时候,我当然,我回来的时候就是为了抗日,所以那时候都是抗日的一部分工作。所以当然了,什么东西抗日我都要参加,叫我去游行我去游行,演出就演出。
在宋庆龄的筹划下,戴爱莲的募捐义演大获成功。然而让戴爱莲没有想到,在香港才短短数日,一场爱情却悄然而至。一个叫叶浅予的画家闯入了戴爱莲的生活,她们俩因彼此的才华一见倾心,短短两周就定下婚约。此时戴爱莲虽然还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但她并没有忘记她还肩负着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
回国后的戴爱莲把寻找中国舞蹈作为重要计划,在去往重庆的途中,戴爱莲看到了国内抗战的局势,同时也意外地发现了舞蹈艺术的踪影。 戴爱莲:经过贵州然后到了四川,所以那个时候听过瑶山的时候,有人在那里,有一个人在上面,在车上看见有一个人敲着鼓,我就看着看着,车走了,就是这么看的,车一过的时候,我就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一直在看。
戴爱莲:所以我说哎呀,太好了。
主持人:就是看到了觉得很美。
戴爱莲: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舞蹈,也是民俗的。
瑶族的舞蹈让戴爱莲发现了中国舞蹈的宝库,但是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她只得把民族舞蹈的寻根计划暂时搁置。
这一年的重庆,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第一次出现了西洋的芭蕾,聚集在重庆的文化精英分子,领略了芭蕾之美。在那里戴爱莲表演了古典芭蕾的名作《仙女们》,但是之后在贵州演出时,观众的反应让她有点出乎意料。
[访谈]
戴爱莲:后来到了贵州演出的时候,就是我的一生里头我听了观众笑我。
主持人:听了观众笑?
戴爱莲:对。
主持人:为什么呢?
戴爱莲:我抬后腿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就是抬后腿,听见笑声,我所有演出一生里头就是那么一次我跳的时候我听人家笑的声音。主持人:那您当时?
戴爱莲:因为他们是两种文化,他们感觉到这个东西,不习惯了。
主持人:不习惯这种抬腿跳舞?
戴爱莲:没有看过这种舞蹈的,可是我知道了,我听那个声的时候,我正好在我有后腿抬起来,所那个时候我哪个舞蹈、哪个动作里我都知道了他们笑了。
主持人:您当然应该就有反映,可能中国的观众。
戴爱莲: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认为中国给我一个印象,中国不需要芭蕾,不要他们的文化,不适应那个文化。
主持人:但是芭蕾舞那个时候是您最拿手的东西?
戴爱莲:是的,因为我是芭蕾舞的,我的基础是芭蕾舞的。可是我回来的时候要学民族的。所以从那个时候我知道中国不要芭蕾舞,中国人民不要。你想为人民服务,人家不要。
主持人:所以您就决定要改?
戴爱莲:所以我感觉到以后就不跳了。
[解说]
随后而来的屈侮对于这次挫折来说,更让戴爱莲无法忍受。
1941年,一股暗流在重庆涌动,国民党由积极抗战转为消极抗战,重庆到处迷漫着国共两党不合的气氛。在异常复杂敏感的政治环境中,戴爱莲经常躲进电影院以防被国民党抓差演出,但当权者却转而向她的房东朋友施加压力,戴爱莲只得勉为其难。
[访谈]
所以去的时候没有化妆室,就是在走廊里头一个角落。哎呀,我习惯的,化装完了以后,我就要换服装,可是没有一个地方,后来我想去方便,去小便了以后再换衣服的,是这样子一个习惯。那个地方的清洁,因为国民党官员的时候,戒严了,让车送我不能去车送,因为没有路,挡了,我气了,我说不演出了,这样子对艺术家,你们不像人样的,不给方便的,看不起艺术家。我就不敢演了,后来他说,后来我给一个吐痰的桶,还有叫人这样子,所以我说我就演一个节目,演一个节目我不干了,这样子一个节目我就走了。
主持人:您就觉得他很不尊重这个艺术?
戴爱莲:是不尊重,我也不愿意跳,我不愿意给他们跳。
[解说]这次遭遇让戴爱莲愈加感到一个舞蹈家在乱世中的孤独和艰难,因为那时中国根本没有舞蹈团体、也没有舞蹈学校和演出阵地。后来,戴爱莲来到了育才学校,在校长陶行知的支持下,戴爱莲招收了几名学生,组织起一个舞蹈组,开始了艰难的播种工作。
1945年,延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戴爱莲把寻找中国民族舞蹈的计划立即提上了日程。
他们说少数民族有很多舞蹈的。可是我要往哪里去?哪里?新疆最丰富,我要到新疆去,可是你不能离开城市,因为民族纠纷。#离开城市要杀头的。
后来我有机会的时候,我下去的时候,我的重点研究的时候,不是新疆的,因为新疆的舞蹈基础,它的根不是在我们土地里头出来的,是中东移民的时候,才一股脑到新疆去了,是中国的一部分,可是它的艺术、它的文化不是从这个我们土地出来的,是从中东过来的。
主持人:中东过来的?
戴爱莲:所以我就,我不作为一个重点研究新疆舞,其他的人家没有研究的舞蹈我都要研究的。
主持人:所以?
戴爱莲:找出来中国舞蹈的根。
主持人:后来您找的这个根在什么地方呢?到哪儿去找的?
戴爱莲:都在人民里头,人民的,所以毛主席说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要做老师首先要做学生。所以我,毛主席说的对,我要当学生,所以我下去的时候当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