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0日。
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基什音乐厅。
座无虚席。观众翘首凝神。听,耳边是什么在流淌?是或激越或恢宏或春水奔腾或婉约缠绵的扬琴声。台上,那位一袭黑衣的中国女子手中琴竹雀跃灵动——中国音乐家刘月宁教授个人专场音乐会正在进行。
这是第一场在匈牙利举办的中国民乐独奏音乐会。她,是第一位在匈牙利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她还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乌克兰、捷克等多所大学、音乐学院的客座及荣誉教授。
执握琴竹的,还是那双灵气聪慧的手。30年前,这双手,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以一曲《映山红》赢得满堂喝彩;30年后,人依旧,而这双妙手又让琴声响彻在欧洲的音乐殿堂。
当年的“春蕾”吐露芬芳
30年前,她是“春蕾”。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音乐学院首次招生。那时的刘月宁还是个孩子。她来了,并且脱颖而出。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为首批录取的少年音乐人才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春蕾》。透过胶片回眸历史,当年的小丫头,如今已是誉满天下的音乐家;当年“才露尖尖角”的春蕾,如今已芬芳绽放——
中国扬琴专业最年轻的教授。38岁那年,她做到了;
六场师生扬琴专题音乐会。2005年4月到7月,她成功了。这样的系列音乐会在国内尚属首次;
国际扬琴比赛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评委。2005年5月,她接受邀请远赴捷克;
第一位教育部公派的民乐演奏专业访问学者。2005年9月,她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修……
这样多的“第一”,从何而起?
回望1977年。刘月宁12岁。一曲扬琴独奏之后,她名闻海内外,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3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30年,她在做什么?
30年,刘月宁沉浸在扬琴演奏与发展的事业中。出版专辑、发表论文、专著,她几乎年年有收获;她创编了百余首扬琴独奏和重奏作品,还为二胡作品编配了大量的扬琴伴奏,进一步丰富了二胡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她研制的“分音色琴竹”,成功填补了中国扬琴制作的一项空白。
1996年成立的中国著名女子器乐重奏组合“卿梅靖月”,其中有古筝演奏家范玮卿、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琵琶演奏家杨靖,还有扬琴演奏家刘月宁。
她为古曲《春江花月夜》编配了扬琴、古筝与琵琶三重奏,更加突出了中国乐器独有的器乐语言。
她把电子音乐融合到扬琴演奏里,尝试进行东西、古今交融的“对话”;她用《将军令》挥洒豪气与壮阔,用《喜讯》点染感恩与执著;她还与古琴教授李祥霆一起以琴箫演奏一曲《梅花三弄》——艺无止境被刘月宁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位外表柔弱、开朗活泼的女性有着芦苇般强韧的性格。“我总是在寻找新的目标,新的兴趣点,并且习惯立刻行动。”湖南妹子的冲劲和干劲在她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音乐是桥梁
“音乐能够最有力地唤起人类共同的智慧。”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院长鲍道·安德拉什博士在给刘月宁专场音乐会的题词中这样写道。
“民族音乐‘走出去’,真正被国外观众接受和喜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月宁的眼里闪烁着自信和大气的光芒。这一刻,你不会觉得她是一个水样柔弱的女子。
“扬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世界扬琴分为三大体系,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以及中国扬琴体系。扬琴本身就是一件世界性的民族乐器,而中国扬琴无论在演奏方法、音乐风格、流派技法和乐器型制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音乐语言。因此,扬琴的‘走出去’是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她说。
一位匈牙利青年找到了刘月宁。他酷爱中国音乐,还特意为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晓峰。他甚至组织了一个中国民族室内乐队。刘月宁被感动了。从扬琴到古琴,从笛子到二胡……她开始从最基本的调弦教起,有时甚至是边学边教。“在国内,我去教这些乐器大概是误人子弟,”她笑了,“但在当时,看到这些迷恋中国音乐的外国朋友,只想把自己会的都传授给他们。我觉得我不再是扬琴老师,而是一位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现在,这个远在匈牙利的中国民族室内乐队已初具雏形。
在瑞士的扬琴制作场,在乌克兰的偏远小城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美丽而古老的音乐圣地……刘月宁让中国的扬琴曲声飞扬。二重奏《狐舞》、巴托克的《罗马尼亚舞曲》、匈牙利民间音乐和中国名歌《乌苏里船歌》……这些乐曲首次用中匈两种同宗乐器合奏。欧洲扬琴——钦巴龙与中国扬琴艺术相映成辉,浑然天成;民间音乐风格迥异令台下叹为观止,兴味盎然。
刘月宁与国际同行之间的技艺切磋,与异国民众之间的真诚交流,让人们不仅认识而且理解了中国音乐。
在乌克兰一个深山小镇,一位中年妇女在音乐会后走上台来,流着热泪紧握刘月宁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音乐没有国界”,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朱祖寿说。
“是的,在一些地方,语言不通,音乐是桥梁”,刘月宁说,“这是人类情感的共鸣。你不能不感动。”
琴声拉近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心理距离。
这一年,她参加了13次国际学术讲座及音乐会,拍摄了“走进中国”等专题片,在多场文化交流活动中向欧洲人民全方位展示着中国音乐的魅力。
“扬琴有条件成为中国民族乐器进入国际乐坛的首选,中国扬琴家已具备这个实力。中国扬琴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返西方主流音乐舞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年鉴》主编李岩认为。
刘月宁和她的扬琴梦想已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在她走过的亚、美、欧20多个国家中,大众对中国扬琴已不再陌生。而在中央音乐学院,扬琴专业的学生也开始在她的指导下学习演奏钦巴龙。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匈牙利是个音乐大国。从基础音乐素质教育到高等音乐专业教育都有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刘月宁在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的专业是音乐教育,谈到国内的音乐教育,她深有感触。
“应该重新定位音乐教育。音乐不应该只是专业人士的事情,而是一种艺术修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说到这里,笑眼弯弯的刘月宁神色凝重起来。
提倡“素质教育”以来,“音乐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专业音乐教材和普及音乐教材没有很好的区分。音乐教育定位不够明确。”刘月宁现正在匈牙利罗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说:“我现在要做的,一是尽自己所能把中国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二是努力营造一种音乐教育的新环境,一种让音乐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环境。”
剔除掉当前音乐教育中的功利性和工具性,普及音乐教育,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这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
“我的好奇心很强,兴趣点很多,想尝试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无论何时,刘月宁都活力十足。
春蕾绽开了美丽的花。琴弦之上,这花愈久弥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