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9岁成为作协最年轻的成员,她曾是上视王牌节目“新闻观察”的主创,她做过文化传播公司的“第一把手”……如今她大隐隐于市,将角色转换成专栏和畅销书作家。
最近孙未出版了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的饭票》,如果你是一个被尘世间的压力、感情的磨难折磨得透不过气的女人,可以读读孙未的书,她能让你得到许多许多。
“赚钱是很容易的事”
专栏《富人秀》是孙未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文中那个睿智可人的专栏作家迈太,就是孙未现实生活的影射。她将平时观察到的上流社会的生活点滴艺术化,融在一段段精彩的词句中,满足了平凡人窥视富人“纸醉金迷”生活的渴求。但迈太本人却不是以物质财富来划定贫富。孙未说:“其实人天生就分富裕和贫穷的。”满足感与主观的心态有关,那些知足常乐的人们,他们就是快乐的,他们可能物质生活匮乏,但是在心灵上是富足的。“真正的富人,他们挥金如土往往并不是为了自己,请客大餐是为了宴请嘉宾,购置私人飞机是为了接送客户,买豪华游艇可能仅仅是为了开会……”显示财富,只是一种手段。
19岁那年,孙未是上海作协最年轻的会员,后来她却变成了上海电视台一档王牌新闻评论类专题节目《新闻观察》的编导。翻开她的工作表,你会发现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几乎是其他编导的两倍。几乎所有的题材,她都曾涉猎:政法、商业、文艺、农村、卫生、教育……做了六年电视台编导,拿奖拿到手酸时,孙未突然决定下海经商了。一纸辞呈,一份厚厚的商业企划书,让孙未扔掉了电视台的“金饭碗”,成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兼董事。2004年,孙未凭借作品《回来》获得第二届文学新人一等奖,用她自己的话说,成了“第二眼新人”。
至今还有猎头以年薪超过三十万的价码邀她出山,她断然拒绝。“此刻我的生活是珍贵的。”孙未顽皮地笑笑说,“那么多段经历之后,我了解世界的规则,所以,赚钱是很容易的事。”
她的禅心是人间珍宝
孙未涉猎广泛,财经、情感、心理学、西方哲学、宗教、药理……大多数时候,她沉浸在阅读和击打键盘写作的快感中。“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水瓢。”孙未说,“一些东西通过我的文字在进行传递,那些传递的真知可能我本人都不理解,但它们能唤醒人心中某种神性和善意——那才是我最想要的人生。”
和孙未只见过几面,通过几次冗长的电话,却仿佛已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朋友了。她是一块蕴含着巨富的宝藏,深不见底却清澈透亮,拿人世间最美好的珠宝来形容也绝不为过。一起唱卡拉OK的朋友们惊呼,说这个女孩仿佛什么都不懂,却其实什么都很明白。比如她的老公结婚了之后发展成了成功人士,她却依然每个月连自己赚的稿费都用不完。从来不花老公钱的人,被大众当成了普通意义上的阔太太,甚至被约稿写“如何钓个金龟婿”,她却笑得始终很灿烂,禅心一片。经历了传媒和商界近十年的世俗磨炼,依然保持着那颗最纯真而谦卑的心。
孙未背着行囊走过一个个无人区,她把故事和体验变成了文字,变成了小说《寻花》。孙未也和显贵的都市人交际生活,她体味情感百态,浓缩成散文辑《女性主义者的饭票》。她在自己深爱的文学创作中耕耘和探索,她同样在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去一次山里吧!”她对我说,“因为你可以发现,那里的人们才是最真实和可爱的。”
女性主义者的慧黠
孙未的新随笔集叫《女性主义者的饭票》,很抓人的名字,取自其中的一个篇名,文章说的是西蒙波娃和萨特。西蒙波娃在写作《第二性》这本被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著作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依靠她的情人萨特生活的,也就是把萨特当成了她的一张饭票。这一事实说来或许是对女权主义的莫大讽刺,不过作者看到的却是:一来,西蒙波娃自信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经济上的附属关系,成为男人精神上的附庸,二来,萨特并不像今天的男人们那么敏感、在意于自己的“饭票”地位,希望花钱交换回的是绝对的温柔贤淑,他心甘情愿地做了一张女性主义者的饭票。
这种解读在短短的文字间散散淡淡地道来,颇有意味。如今,激进的女权主义早已经渐渐被更为沉潜的女性主义所取代,女人们在自强自立、独当一面的稳健和飒爽中开始以一种更为深入和平和的态度思考女性生存中的种种问题,这其中既包括了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可,更包括了对男性的理解和宽容。而如何让这种严肃的思考变得有趣和家常,孙未的这本书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读本。
读这些随笔就像是在听作者谈谈情、说说事儿,书中无大事,有的无非是你我都会遭遇的日常琐事,都会关注的明星八卦,都会看过的大热电影以及都会被朋友倾诉和咨询的情感问题,可是其中却分明贯注着一种敏感而慧黠的女性主义立场,处处是剔透之后的温和、俏皮或是辛辣。
这本书的阅读快感正在于这些在闲淡的日常叙述中娓娓道来的女性体验和灵光闪现的女性智慧,很真诚、很清醒,当然,也很有趣。
浮华后面善良的质地
《寻花》,内容一如封面。孤独而坚定的旅者,仿佛永远不会停止的行走,虽然只看见背影,却能闻到她留下的芬芳。书由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字连缀而成,看似游记,读后才会明了,原来每一篇都是一个人生故事,可以读出各自不同的意味。作者落笔轻松,叙述有致,一个年轻女子的一段生命历程便这样次第展开。
《寻花》所讲述的不都是大事件,亦有凡尘热闹。她是一家电视制作公司的总经理,她曾经与友人谈笑间欲一掷千金,然而却不幸遇到扶不起的阿斗,怯弱吝啬,而她一边可气,一边却更多是为这人可惜;她在尼泊尔、丽江旅行,相遇天下至多有灵气亦有善心的同好,她开心地接纳之;但有时也会遭遇道不同无法相谋之人,像是那一对分外小气的外国旅人,他们对人的极度不信任与不尊重,可是她,竟也宽恕待之……如果说,孙未写纪录片拍摄者是举重若轻的话,那么她描摹这些俗事俗人,则别有举轻若重的本领,或豪气、或婉讽,从中又生出对人世的悲悯,如同平静的湖面,并无波澜,可是眼错之间,却有彩虹悄然升起。
《寻花》里,所有的篇目都是不多不少的两个字,诸如“回来”、“爱过”、“私奔”、“曾经”、“尊重”……读来简单而清明。我猜那也是作者的克制,她所求无多,但是只要看见,便能从中发现诗意存在。
作者总在不经意间妙笔生花。她写道:“再大的苦难,令我们神志涣散的,不是苦痛本身,而是失望。”那也是她对人生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