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精彩人生 正文
担膺清华大学一校之长的王大中院士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8-17 14:47:07
        1994年1月1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到一年的清华大学教授、核工程与核安全专家王大中,出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担负起领导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任。从那一天起,一个从碣石山下的神奇土地走出去的昌黎人开始成为国家名牌大学的一校之长。

  王大中于1935年3月2日出生在昌黎县城东关的一个平民家庭。后来,他随父母搬到天津,在海河之滨开始求学读书。1953年夏天,他由南开中学毕业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58年夏天,王大中毕业留校,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任教。1961年至1962年,他就读清华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并开始参加我国自建的屏蔽试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等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开始主要致力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和发展工作。

  1981年,他作为中国访问学者,到联邦德国于利希核研究中心进修,从事高温气冷堆研究。在进行"模块式中小型高温气冷堆的设计和研究"这一课题时,他从分析模块式高温堆的基本矛盾入手,成功地设计出提出一种环形堆芯的新概念,将单堆功率20万千瓦提高到50万千瓦,并且保证反应堆固有安全性的方案。他的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得到被誉为联邦德国"球床高温堆之父"的于利希核反应堆研究所所长苏尔登教授的由衷称赞。王大中的这一发明创造,在德、美、日、意等国获得了发明专利权。1982年,王大中出色地完成了这种新型500兆瓦高温堆的设计研究工作,继而刻苦攻读德语,仅用6个月时间就用德文写出厚厚的博士论文,并用流畅的德语面对6位教授进行答辩,获得了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由联邦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王大中被聘为清华大学核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相继出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并成为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能源领域首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他主持领导了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发展工作,并在我国初步建成高温堆研究基地;他开创了我国核能供热研究新领域,主持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成功世界上第一座5兆壳式核供热堆,并领导了利用核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供、空调制冷及海水淡化等研究,研制成动一种新型反应堆控制棒步进式水力驱动系统,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用于核反应堆实行运行,为我国核能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学术上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王大中,善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开拓核能技术研究新领域,在核反应堆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时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成为了我国核能科技领域杰出的学术领导者和带头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并在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1月,他和我国其他23位在科技领域里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获得香港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励基金首届颁奖大会颁发的重奖。在此前后,他还担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名誉博士。

  1995年8月上旬,王大中院士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到昌黎的一些地方观光、访问,并对家乡的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和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看法和建议。至今,他还依然关心着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期待着家乡在新的一个世纪建设得更加美好。

  2003年4月下旬,带领清华大学师生员工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斗有9 年之多,年事已高的王大中院士,不再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 

作者:    来源: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