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精彩人生 正文
于荣昌: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26 15:00:27
    一夜无眠。

  距机务段招待所不远,就是嘉峪关机务段武南运用车间,全段检修的火车头都要在这里停靠,100多台火车机车的轰鸣声昼夜不断。尤其是夜间,噪音更大,招待所整夜被汽笛声和轰鸣声所包围着。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嘉峪关机务段高级技师、普通党员于荣昌频繁接听着“机车故障110”,并在夜校坚持给火车司机上课———他的声音沙哑了,最终形成了富有特点的嗓音。只要一听到沙哑的声音,大家就知道是于工。

  噪音沙哑了,汽笛清脆了。于荣昌在全国首创“机车故障110”,用真挚的语言和过硬的技术拉动着铁路安全运输的“平安之舟”,被铁路部授予“火车头奖章”。

  手机24小时待机6月27日中午休息时间,我们相约来到于荣昌的家里。因为在这个时段,于工的电话少一些。即便如此,采访中于工还是多次被求助电话打断。

  “只要一来求助电话,我的脑子里立刻就会描绘出求助方火车机车的形状,和详细的电路图。”火车司机们亲切地称于工“活电路”。

  说起“活电路”的来历,还得回到5年前。

  2001年的一天,一名司机打来电话说调压开关不进级,于工告诉他检查电路中的某个细节。不一会儿,求助司机打来电话说:“老于,你真神了,故障果然就是你说那样。”

  随着一次次故障的排除,于工的手机号也在机务段迅速传开了,被火车司机们亲切地称为“机车故障110”。从此,于荣昌给自己立下规矩:手机24小时待机,为每位求助者开“绿灯”。

     因为是24小时待机,半夜三更接电话是常有的事。去年12月,于工在外地出差期间,一个晚上就接听过20多个求助电话。

  有时,夜深人静,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梦中惊醒。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就跑到卫生间去接。接一个电话就是十几分钟,处理完故障,又难以入睡,但是只要能帮助求助者排除故障、保证安全,他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如今,“机车故障110”不仅在全段名声大振,而且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许多单位也成立了“机车故障110”

  知识的贫乏比生活的贫困更可怕于荣昌今年46岁,正是被社会学家称为文革“耽误的一代”。

  “高中毕业后,我连正负数加减的运算都不会。”于荣昌深有体会地说:“知识的贫乏比生活的贫困更可怕。”

  他用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先后自学了《蒸汽机车》、《电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几十种专业书籍。1990年,通过严格的理论、规章、操作、钳工考试,于工顺利地考上了火车司机。

  面对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有几千个符号的电路图,他几乎又成了“睁眼瞎”。于是,他一条一条记线号,一个联锁一个联锁地找,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认。针对在运行中电力机车容易发生的故障及事故的现状,他查数据,找原因,想办法,归纳整理出“韶山3型”电力机车调压开关不进级的原因,分析、处理办法流程图,发给机车乘务员,一年中防止故障20余起。他还先后对“韶山3型”电力机车提出了改进电路的设计见解,发表了《韶山3升弓电路和2 SDC得电电路改进设计见解》等10余篇论文。为此,他被兰州铁路局破格聘为工人技师、高级工人技师。

  多年来,他没有发生过任何行车事故,还防止险性事故3起,一般事故162起。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火车机车上一共有1万多个零部件,每次常规检查的就有1000多个,于荣昌能在87分钟内一边检查一边准确无误地报出这些零部件的名称来。在此之前,该项全国纪录是90分钟。

  在工人岗位上,于荣昌先后购买了大量的业务书籍和计算机书籍,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心得笔记,绘制出了几十幅行车电路图,将图解与机车电路、线路、联锁等一一对照,使其烂熟于心。

     于荣昌担任火车司机以来,经历了火车机车的3次革命。1990年,蒸汽机改为内燃机。1997年,内燃机改为电力车。火车机车的一次次革命,也是于荣昌的一次次革新。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来,于荣昌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乘务人员,使全段自学成才蔚然成风。他带的徒弟中,有8人考上了工人技师,2人被兰州铁路局聘为高级技师,10人成为司机长、指导司机及业务骨干。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这就是于荣昌给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

作者:    来源: 中国甘肃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