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饶河县挠力河北岸完达山北余支,东西横亘着一道长岭,靠东边一段叫斯莫勒山,靠西边一段叫喀尔喀山,峰岭颠连,浑成一体。斯莫勒山主峰海拔333.4米,喀尔喀山主峰363米,比斯莫勒山高出24.6米。现在这两座大山分别属于建三江农垦管理局胜利农场和八五九农场所属场区,斯莫勒山全属八五九农场区内,喀尔喀山南坡属胜利农场,北坡归八五九农场辖有。在喀尔喀山主峰有一段属于距今二亿年前第三系形成之玄武岩地质层(BN2)。在胜利农场辖境的喀尔喀山主峰前坡侧畔有一条“7”字形出露地表岩石层石林景观,南北绵亘有两公里。自南而东北,岩体各踞地势,拔地而起,曲绕绵连。最后虬曲向西拐去约二百米而终止。整个山体参差错落,交织在一起,景象颇为壮观。自从一九八三年向世人开放以来,来此浏览的客人,络绎不绝。一九八三年六月,我跟随胜利农场史志办公室主任赵卓坤先生第一次攀登了此山。其后十余年间,我先后去过四次。每当进入景区,便被那参差错落连绵的怪石群所吸引所迷醉。目之所至,美不胜收,真使人百看不厌,竟至流连而忘返……
从胜利农场一队——明山屯沿着通往东安镇的公路走出两公里登上天扉岭下车,向北有一条四五米宽的马车道。行约二公里,便到了喀尔喀山的南端。因为石林的自然景观全是片状岩石形成,人们都叫它为“片石山”,从前远在东安镇和大孤山几十里外的住民都赶着牛马车,冬季使用爬犁到此处拆运片石,以做盘炕垒灶砌炉之用。积年已久,南端自然景观已被拆毁。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这里才被列为自然名胜景区加以保护。从此再没有人来拆运片石了。这条宽阔的马车道,是上个世纪附近百姓来运拆片石所开辟的。我第一次到达喀尔喀石林景观南端,面前所出现的是一个突兀的破旧山体,岩石已被拆毁,所剩无多。遗弃的碎石散乱四处。由此向北,登上一道小山岗,面前出现一座突起的石山,兀然而立,气势磅礴,有如一座高大的古城堡。罅隙横切,叠然有如砖砌的一般。景象十分壮观。迤而东北,嵯峨怪石,拔地而起,或独立如擎天之柱,或虎踞而龙蟠,或熊攀而狮偃,或如佛卧幽罅,或壁立危岩。峻崇迭起,秀嶂林立,各踞地势,竞奇夺秀,颠连绵延,凡四五里,杂树荫翳,高低冥迷,其胜矣哉。
沿着崎岖的山体,绕出三里多远。每前进几步,便展现出一处独具别致的自然景观,其状貌迥然不同。赵卓坤先生指着面前的山势对我说:“你看,这两座突兀并立的险嶂,多么像一双青年男女在拥抱着接吻呢!”“看,这一个突怒偃蹇的山体,多么像唐玄奘骑着白龙马伴随着三个徒弟往西天取经的情景啊!”“看,这一段多么像一尊佛像,在庙堂上肃穆而坐,云雾腾腾,有如掩藏着一座山中古寺?”“这一段,宛似一对雄师在对峙怒吼。”我随着他的话语向前走着,前面像一座屏风陡然而立,又像是一个威武的将军横戈马上正要驰骋疆场……整个景区,奇形怪石,变幻莫测,给人以很大的启发,随之产生无限联想。到达景区的最北端,折曲向西绕去,面前突然展现出一座东西宽达百余米,南北长五六十米,高达六七十米石壁嵯峨块垒跌宕的奇峰险嶂,云气缥缈,宛似一幢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巍然遮住了半边天空,其幽其胜,不可言状,迤而向北不足百米,树丛中又有一座兀然而立岩石裸露的石山,巨岩东南方,有一处凹陷二三米长的岩檐,状似浅洞,可容四五人,暴雨倾盆,藏身其中,决不会被雨水淋湿。以上所述,就是喀尔喀山自然景观的概况。然而喀尔喀山的瑰美清幽静雅之胜境,绝非笔者几句拙劣的文字所可形容。我对赵卓坤先生说:“这样美好的自然景区,三江之内,可称少有。如能加以保护,必将能成为一大风景名胜。”后来赵卓坤先生经过精心想象,刻意描摩,按照各段山体的形状,分别都命定了名字,编成了一系列奇巧的传说和神话故事,着笔记之于《胜利农场志》中。从此以后,每年前来造访的人,络绎不绝,一九九四年《三江日报》曾刊文称:喀尔喀山石林岩容,已被列为黑龙江省十大自然景观之一。
啊,喀尔喀山,岂不是祖国东北边疆一颗璀璨的明珠吗?有兴者,不妨亲莅其境,一览它的奇秀雄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