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菜沟在双鸭山市宝清县境内,属国有农场五九七农场二十八连的管理范围,以盛产石灰石而闻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海底溶洞”不是拼凑起的人文景观,而是真正的大海底部的溶洞,产生年代久远,据地质学家研究,约在三亿六千万年以前。水菜沟溶洞,是地壳变迁沧海桑田现象的一份活页文书。
人类生存,对大自然原始结构的破坏力,虽然没有沧海桑田般壮烈,就局部效果来说,也是巨大的。走进两旁山岭相峙的水菜沟,沿沟向南行6公里,就是一处处开采石灰石的场地,好大的一座山峦,被人们从一侧一条条地劈开,掘下石块运走,加工成建筑高楼大厦的材料。被开采一侧的山峰,变得陡峭险峻,如同书上所描述的百丈悬崖。
海底溶洞在一座大峰的半坡上。采石者在发现了洞口后,即放弃了这个场地。抛弃的碎石和泥土,在石场的峭壁下堆积成坡,沿坡而上,可抵达洞口。洞口有三个,其中两个极窄,如一天然裂缝儿,单人正身可入,行走处多有障碍,里面漆黑一片,不知究竟有多深,所以一直无人冒险。较大的洞口,最宽处约有三米,略呈方圆,入洞虽足下平整,却弯弯曲曲,时宽时窄,宽的地方可同时容纳十几人,窄的地方只能一人通过。因洞口宽大,刚入洞时还能有些光亮,有了拐弯再逢狭窄,里面就是黑暗伸手不见五指,再往里走,非手执照明器具不可。行走二、三十米时,洞内十分阴凉,有砭人肌骨之感。平平常常地说一句话,回音则轰隆作响,同行之伴,皆生怯意,不觉紧张起来,再也不敢深入。洞中多石,形体浑圆,或大或小,或卧或立,哩哩啦啦。洞顶悬有钟乳石,像冰锥垂挂,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细腻光滑,在灯火中晶晶莹莹竟生光辉。
洞口的碎石,更是别有趣味儿,挑拣一片捧在手里,仔细端详,发现上面都有不同的图画,有的像小鱼,有的像海马,有的像小蟹,有的像海贝……
人们惊奇之余,不禁要问:这里为什么带着不同生物模样的石头呢?据地质学家考证,这些带有海洋小生物图形的碎石片,确是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形成在3.6亿年以前。有着沧海桑田变化功力的地球,其地壳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石头书”,不同地壳里夹藏的生物化石,就是一个个特殊的文字,记录了这些生物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这种有着生物体貌特征的化石,实际上就是生物的本身,专业术语叫做“遗体化石”。如今的“水菜沟”,曾为大海底,对这样惊天动地的变迁,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当代人,该有什么样的遐思和设想呢?
水菜沟“海底溶洞”的发现,是宝清县的一份财富,人们竞相传说,引为自豪;特别是对发现溶洞前一天采掘石灰石的情况,说起来各有千秋:
“发现海底溶洞,完完整整的,纯属是天意,头天晚上装炮(炸药),天响晴响晴的,都说不会有事,有的炮眼就没做防水处理,晚上就来了一场雨,劈雷闪电的,就像特意要往采石场下似的,火药湿了一半,第二天放完炮,碎石没有往天的量大,溶洞可就露出来了。”去问直接打眼放炮的人,还有另一种说法:“头一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有一个胡子拉茬的人,像《西游记》里的老龙王,说让我放炮时少装点药,别毁了他的老家,说他将来会报答我的,我就只装了往天一半的药,刚好就把洞口露出来了。” ……因为是海底溶洞,人们按传统的思维,把这样那样的说法都和“龙”挂起钩来,很快,关于一条巨龙与龙海龙王之女私奔的故事,也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无论是专家还是居住在海底溶洞附近的人们,还没有完全解读这页亿万年的石头文字,还没有掌握海底溶洞的全貌,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待有志有识之士去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