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休闲 > 本地景点 正文
神奇的雁窝岛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5-18 09:30:00

  雁窝岛位于双鸭山市宝清县宝清镇以东120公里处,是建国初期,解放军十万官兵集体转业垦荒戍边的重要地点,属大型国有农场八五三农场四分场的所在地,共和国著名将领王震将军曾两次到雁窝岛进行工作视察,许多美好故事留在农垦战士的记忆里。在雁窝岛八五三农场的场部大楼上,悬挂着一块宽大的写有“雁窝岛”三个大字的鎏金牌匾,那字是国家原副主席董必武同志在1961年留下的墨宝。至今,半个世纪过去,农场职工仍引为自豪。

  雁窝岛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江河之屿,而是一片广袤的土地,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宝清县境内的宝石河和挠力河,分别形成了天鹅湖、雁窝湖、落马湖三处水域,将黑土地割裂开来,由此而成“岛”。

  雁窝岛的得名,来源于这方土地的自然景致,因为水域辽阔,鱼虾繁多,草原野草茂盛,生息着各类昆虫,是许多鸟类最佳的栖居、繁衍之地。大群候鸟雁、鹤、鹳等,每年春季从南方飞来,成双成对地在岛上安家落户,交配产卵。蛋一般都产在临近水域的深草丛里,大小和家养鸭子的蛋差不多。在产卵孵化季节,人在草丛中行走,准能看见几窝相距不远又排列有序的雁蛋,蛋在阳光下白银一样光亮,给人们心里倏然一个惊喜。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一两只成雁“扑棱棱”地振翅高飞,同时“嘎”然长鸣,把行人吓了一跳,那大雁起飞的附近,就准有一窝雁蛋了。

  在雁窝岛刚垦荒时,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时候,人们在春天里去水边拾雁蛋,都挑着柳编的箩筐,待回来时,便是满满的一挑子,煮吃炒吃都吃不完,便把雁蛋用盐腌起来,留作解馋的佳肴。

  雁窝岛上还有一种鸟卵,数量很多,个头很小,人们也不食用,是一种被人们称为“麻燕”的燕子产下的。麻燕的窝一般都在低矮的草丛里,横七竖八搭起的杂草堆儿上,或灌木丛下,大小如双手捧合状,很是玲珑精细,一颗颗拇指指甲般大小的圆状蛋儿,像珍珠一样好看。此外,在雁窝岛栖居的其他候鸟中,还有洁白的天鹅,尤为婀娜多姿,时而振翅飞翔,时而嬉戏于水滨,为雁窝岛更添一份美丽。在八五三农场的场部大院里,有一座高大的天鹅展翅腾飞的雕塑,成为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建设“北大仓”的象征。现今,在雁窝岛的大地上,那数万亩的良田、林带、道路、春种秋收的机械,宛如花园一样的居民住宅区;加上白鹤、大雁的自由飞翔,受到人类保护,与人类同享蓝天绿水的繁衍生息,构成一幅雁窝岛特有的北国江南式的生态农业画卷。

  二十世纪末,双鸭山人在友谊县境内发现了凤林古城遗址,经考古专家考证,在中国历史的汉魏时代,这一方就有挹娄人居住。这一考古发现激起了文史工作者的兴趣,他们在对雁窝岛考察时,认为岛中的高坡地上,有一道兀起的埂,长200余米,宽200余米,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很像塌毁的城垣遗迹。经宝清县文物部门挖掘考察,认定为兴建于隋唐时期,与国家文物部门认定的挹娄人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还派生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到雁窝岛旅游,国内名人和国际友人接踵而至,省内外的居民也在闲暇时组队前往,都乐于一睹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并聆听十万官兵战天斗地开垦万亩良田的动人故事。旅游时,雁窝岛上的鱼宴,让客人流连忘返。岛中特产挠力河的红肚鲫鱼,在清代为皇室贡品,品尝之后,更是回味无穷。

  雁窝岛,有人把它比作塞北江南,实际上,它比米鱼之乡的江南更秀美。

作者: 孙金义    来源: 双鸭山新闻网     编辑: 丛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