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情暖童心 今秋月饼“轻装”上市 感念师恩 喜迎中秋 评论:品味元宵,让传统文化成为一... 好吃也别当茶饭 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 元宵节—我们的节日 元宵的六种吃法 今年元宵节为啥比去年早11天?
赏花灯 舞龙灯 猜灯谜 吃元宵 男女定情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 舞龙灯

    中华民族崇尚龙。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农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因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之意。

  • 男女定情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咏风

     

    [唐] 张祜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
    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女冠子 元夕

     

    [宋]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 解语花·风销绛蜡

     

    [宋] 周邦彦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画,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遂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往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