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农场“党员110”品牌发展战略侧记
东北网双鸭山1月15日讯(张洪成 记者 王双)去年秋收刚结束,江川农场便掀起全民卖新米热潮。
青年党员侯召亮介绍,作为全国“党员110”党建品牌发源地,农场与时俱进注入“三个引领”新内涵,自己在网上销售食味米,卖到了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甘肃等20多个省市。截至去年10月18日已销售出18000余斤,创造经济效益2.3万元。
“三个引领”新内涵的注入激发了党建新活力,提升“党员110”服务水平,把党组织嵌到经济社会治理结构中,有效地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领域融入新格局
贫困户燕振山脱贫了,在遭受夏季严重内涝的情况下,150亩水田纯获利5万多元,还建起了一栋2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咱场‘党员110’的服务实在是太好了,我的事全叫党员给包了,没钱给垫资,没车给出机车,没技术给送技术,就等着年底拿钱了”燕振山激动地说。
第十一作业站为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于199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党员110”服务队。到2019年底全场党员志愿服务者发展到800多人,服务辐射农场18个作业站和周边8个自然村屯,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扒炕、修烟筒、检修农机具延伸到协调贷款、技术指导、政策宣传等项目。
为切实擦亮品牌,提升党建水平,农场提出全面推进“融入型”党建进程,将“党员110”服务由单一的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向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延伸。 “任何一个事务都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按照时代要求以丰富的新内涵激发活力,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党委书记何军深有感触地说。
正是为了能让“党员110”服务品牌追随时代潮流发展,农场党委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中心为引领、服务队为带动、服务组为基础、民情联络为保障的四级联动新格局。以社区党委为依托,成立江川农场“党员110”服务中心,下设9支“党员110”服务队,场直和作业站成立31个小组,并选举出332名民情联络员。
创新高效率服务新方式
单亲贫困家庭张思佳品学兼优,“党员110”服务队员便像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关爱她,直到以566分的成绩考入大连艺术学院,还为她申请了2000元助学金。“要不是这些党员叔叔和阿姨接力式帮我,我根本不可能走进大学校园。我要谢谢他们,将来一定会好好感恩的!”张思佳说。
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格局的构建,让农场党委研究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党员义务服务自觉。经走访大调研,梳理出了群众反应的“四个不希望”意见,即不希望服务搞隆重仪式、“刮阵风”、“蜻蜓点水”和“搽脂抹粉”。按照反应出的意见,党委明确“党员110”服务必须遵循“求真、求实、求深、求长、求效”原则,坚决做到“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伤尊严”。
党委率先垂范,各服务队也开始不断创新服务,创新了“组团式”帮助、“连锁式”帮助、“接力式”帮助、“快乐式”帮助4种帮扶模式,更加完善了服务体系。全场党员共为职工垫付生产资金、协调贷款490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价值达15万余元,为群众解决各类难题共369个,帮扶全场200多个贫困户顺利脱贫,让3000多个家庭受益。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女职工刘明火了,她在农场党委举办的“食味米品鉴会”上,以9999元的价格竞得了第一碗新米品尝权。“我之所以花这么大价钱竞拍品鲜权,主要就是感谢‘党员110’帮我建起了厂子,生产的大米面条市场销售非常好!”刘明开心地说。
江川农场有着百年种稻历史,也是垦区极早建成的水稻专业场,但却因种植“大路货”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迷徘徊。为提升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实现水稻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全面提升种植业综合效益,农场党委以“党员110”为阵地,开展“优质米工程”建设,大力种植食味米,优质品率达到100%。
在全场党员的带领下,100多家种植户种植3万亩有机食味稻,产品直接与深圳深彤鑫粮食集团签订兜售订单,种植户每斤稻米实现增收0.15元。
好品质要有好效益。农场党委鼓励党员带头创新营销模式,不断提升稻米市场流通能力。 “党员110”的成员通过场商联合、场院联合,充分发挥朋友圈效应,延伸营销,累计借助农机展、技术展、文化展等“搭车”推销高端定制米1.5万吨。全场水稻已连续三年实现100%进入市场流通,年增收4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