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玫
第二章 家风是大事
什么是家风?
说得通俗些,家风便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世世代代过日子,为人处事所形成的门风。
家风是大事,它反映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风格、风气、风尚,也是人与人关系构成的情结——夫妻情、母子情、父女情、兄弟情、姑嫂情、婆媳情、翁婿情等等,总之,它是一个家族中世代的血脉亲情的反映。
家风是世代家人中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处事哲学,交流方式,思维模式的反映。
家风与社会风气不可分割。应该说,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常态人情,让家家户户都盼望着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树立良好家风,建设文明家庭,培养人格魅力。是需要培养人的道德理念;勤俭习惯;爱善良举;立志诚信;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朋有信。这一切的一切,不能只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落实在家人的行动中,使其成为一种常态。
不言而喻,家庭便是自然形成的育人基础阵地;家风则是育人的无形课堂;父母则是育儿的良师益友。
树立良好的家风,不是私事,不是小事,不是虚事。它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人民的和谐幸福,国家的长治久安。
为此,这里我将抄给朋友们《曾国藩家书》中的几句持家教子经典——
读书以训古为本,作诗以声调为本,事亲得以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早起为本,做官以不贪财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读家书学家教树家风
(一)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
他是当时最博学、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朝的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长短。他研究了当时当代的各方面学问,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显著他一生的立身、处世、作学问、作家教的典范,对当时和尔后影响颇深。
著名学者诸伟奇说——
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不失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与思辨,对后人有着很宝贵的认识价值。
(二)
《家范》是我国北宋时期大史学家、大政治家司马光所著。
他一生有三件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少年时代的击瓮救友(即后来传颂的司马光砸缸);中年以后主编我国古代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晚年仍以残病之身执政,颇享威望。
司马光一生,不仅忠孝节义,恭俭正直,安居有法,行事有礼,而且清廉简朴,不喜华靡,治家有方。他的政敌王安石,不得不钦佩他的品德,愿以他为邻。
在《中国家训大全》中有记录——
司马光的《家范》是宋代以后很有影响的一部家训著作;南宋赵鼎的《家训笔录》中,在第一条指出:“子孙要将前人遗训及,司马温公家范各录一本,时时一览,足以为法。”
从而足见《家范》的影响力。
(三)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所著。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被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60年。
《曾国藩家书》是一位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体察,是一位读书者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位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经历,是一位心灵有万千沟壑的大人物的人生袒露。
所以,著名作家唐浩明说——
曾氏被中国近代公认为,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浮躁而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民族的文化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陪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
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更有效。
(四)
《傅雷家书》作者傅雷。
众所周知,傅雷可谓之言传身教的典范,无论是做人,从艺,还是处理生活细节,傅雷无不以言传身教相结合之。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几百封信中,都是不厌其烦地教儿子艺术修养,为人处事乃至演奏姿势这种细节,他都要严格要求。因此,他的心血没白费,傅聪成功了。
著名学者楼适夷说——
《傅雷家书》再现了翻译家傅雷通过书信教育,帮助儿子傅聪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等各方面成长的感人施教。一本《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1981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傅雷家书》,几十年后,该书一版再版,已经印刷了超百万册。
这本书,老少开卷皆受益。
写给儿子的300多封信
在中国没读过《傅雷家书》的人不多。
记得,傅雷的儿子出国留学,几年中,傅聪收到父亲的家书300余封。
傅雷在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中,提出四点:
一、为父的确是将儿子当成了一个讲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二、特愿激发你们年轻人的感想,让我有新鲜感,青年朋友从中接受传承;
三、借用通讯,训练你的文笔和思想;
四、我愿做你“忠实的镜子”,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方方面面。
傅雷以润物细无声的努力,为客居异国他乡的儿子,抄写了6万字的丹纳《艺术》哲学,寄给儿子法译《毛泽东诗词》,英译《关汉卿剧作》、《日出》……
傅聪在父亲的匠心严管过程中,成长为具有不同寻常气质和超人的艺术魅力,成为名享世界的钢琴演奏家。
傅雷是一部书,是一部蕴含着好学、直率、热烈、才华横溢的书。
傅雷是文学翻译家,他一生有几十部译作,洋洋500余万字,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佼佼者。1927年赴法国留学,主攻西方艺术史,24岁翻译出《罗丹艺术论》这一不朽著作。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文如其人,他一生干干净净,不朽人品,不朽译文。
不幸中的不幸,发生在1966年,那是在秋叶飘飘,秋雨绵绵,秋风瑟瑟的一天,这位坚强、刚烈、清白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抵挡不了“文革”的冲击,不堪受辱,傅雷夫妇双双含冤自尽。
呜呼,哀哉!
读《兴澜书画诗草随笔》
——感触颇多。
即有形象,又有韵律,还有色彩,深感温度,佩服。
说它有形象,看隶书“春风红樱桃”,“秋雨绿芭蕉”等57幅书法,分别为隶、篆、行、楷、草。让阅读者领略了中国文字的神韵,又让读者看到了作品的风采,体会到了作者的自勉。阅之,使人修养心性。
我听到了古往今来,柔情似水的声音——作者从小爱背诗词,青少年时爱读诗词,中年开始爱写诗词。作者的诗与词多为表达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心声。
说它有色彩,从作者自己策划书的封面“脱去凡心束”到书的背面“红樱桃绿芭蕉”
共计37幅图画。果然是图中有画,画中有色彩,一幅幅图画,栩栩如生,令人欣赏,令人陶醉。
我感悟到了“随笔”中,写给父母儿子的诗词中那浓浓的家风,及相互传递的爱的温度。
全书读了几遍之后,令人感慨动情。
一位能著书立说的厅级干部,竟然坦诚的说自己“22岁才第一次看到火车”。他真的是骨子里的纯朴,真诚令人信服;他33岁晋级为正处级干部,正如他的顶头上司评价:“他最大的特点是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他待人处事十分真诚、实在,富有奉献精神”。在25年的正处级岗位上,他除以忠诚履职外,余下时间以文字、文学修炼自己。
所以,他能写下——
《夜读“圣祖本记”》赞颂康熙的德政与勤政,并书写发表了《将相和的启示》、《要学点“邹忌精神“》、《司马家氏与三国归晋》、《项羽与刘邦的兴衰启示》、《苏宁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敬佩张鸣歧这位百姓官》、《孔繁森的楷模作用与人格力量》、《李润五的公仆心》、《有感于一位县委书记最掏心窝话》、《领导干部的“三清”与“三管”》、《有感于“夫人枕边吹廉风”》、《独生子女要懂事》等30余篇作品。篇篇诉之于心,篇篇动之于情,篇篇晓之以理,篇篇体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