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让红色基因在黑土地代代传承下去
//shuangyashan.dbw.cn  2018-07-05 04:54:24

——宝山区人武部借力红色资源助推国防教育小记

  东北网双鸭山7月5日讯(李昊 王玉 潘川川 记者 杨军)在“七一”来临之际,双鸭山市宝山区人武部组织60余名基层骨干民兵来到驻地大叶沟抗联第四军密营地进行祭扫活动。开展以“踏寻先烈足迹接受红色洗礼”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是这个人武部借力红色资源、助推国防教育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在徒步向密营地行军中,民兵们听着讲解员介绍东北抗日联军的相关情况后,满怀激动地齐声高唱国歌。经过一小时跋涉,终于到达位于大叶沟村东北3公里的密营地,武装部部长王玉、政委李昊亲手为风雨冲刷褪色的碑文重新上色,民兵党员们认真整理打扫了密营地周围的卫生。活动中,官兵们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并重温入党誓词。还邀请了抗联后代李德龙为大家讲述抗联的英雄故事。民兵韩宝生激动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我对抗联前辈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有了深入了解,我一定要把这些好传统好作风真正渗透到血液里,落实到工作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人民英雄的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地,红色文化的起源地。双鸭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东北抗日的主要游击区,是抗联第七军的诞生地,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及中共吉东省委机关所在地之一。这些为双鸭山这座城市打造出了独具魅力的特殊“红色名片”。

  “按照中央军委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的精神,我们借助驻地独特的红色资源,用弘扬抗联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延续革命传统,不断赋予新时代国防教育其崭新内涵。”宝山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李昊如是认为。

  整合红色资源,建好教育阵地。注重整理红色文化史料,该人武部专门成立了征集红色精神史料领导小组,结合丰富的革命遗迹,深入挖掘军旅文化、垦荒文化、边疆文化和珍宝岛精神、北大荒精神、抗联精神;注重挖掘红色革命遗址,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对驻地庞老道庙会议遗址、张家窑战斗遗址、大叶沟抗联西征出发地、抗联第四军密营地、汤升昌牺牲地、黄玉清山抗联营地等六处红色遗址进行维护修缮;建设红色宣讲队伍,邀请军分区红色宣讲团成员和抗战老战士、北大荒老军垦等结合亲身经历讲革命传统、讲英雄事迹、讲战斗故事;聘请军地党史专家和“双鸭山市百姓宣讲团”成员为武装部红色精神宣讲员,宣讲党史、军史和地方革命斗争史,通过现场讲解、亲身体验互动交流,增强教育效果。

  丰富红色载体,抓好创新途径。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固化教育,利用干部任职交流、民兵整组、新兵离乡入营、地方党政领导过“军事日”、新学期学生开学军训等时机,结合党的生日、建军节、国防教育日、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人武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群体,参加祭奠英烈、清洗界碑、到纪念地宣誓等活动,缅怀先烈事迹,传承红色精神;利用现代传媒拓展教育,人武部开设“红色基因传承学习群”,吸纳全区民兵加入;利用点滴渗透升华教育,在机关办公走廊、营区过道和公共场所注入红色精神元素,营造全民国防教育氛围;采取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方式,引导驻地民众自觉养成“看红色电视、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做红色传人”,不断提高驻地民众对抗联精神和红色文化的认知和领悟程度。

  赋予红色内涵,走好传承之路。寻根溯源,找准基因代码。人武部将红色文化融入理论学习,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真正达到“笃行之”的信仰境界。正视现实,防止基因突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五进”活动,使全体民众、全社会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让以抗联文化为主的红色精神在双鸭山这片黑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登高望远,赓续基因传承。依托七星峰抗联红色基地和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等,将抗联文化与军垦文化、知青文化与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和双鸭山精神紧密相联,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培育全民的爱国情怀。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