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集贤县依托传统产业优势打造大豆品牌
//shuangyashan.dbw.cn  2018-06-27 06:57:39

  东北网双鸭山6月27日讯(记者 董力刚)集贤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良好,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县内有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素有“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2007年,集贤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5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集贤大豆荣膺中国“第一豆”桂冠。2017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6.11万亩,原粮销售及豆制品加工生产总产值达到18719万元,大豆产业成为集贤又一闪亮的农业名片。

  去年,集贤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坚持“以特为长、凝优聚力”,利用土壤优质、区位优势、特色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大豆产业。为把国家政策优势落到实处,这个县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缩小与玉米种植比较效益差,实行大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产业发展等相关支持政策,全年共发放各类大豆生产补贴2794.13万元,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并利用土壤优势,坚定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持续推进土地“三减行动”,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共建设大豆“三减”示范区7.4万亩,高标准大豆生产基地50万亩,通过高效治理、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土地“含金量”。借助该县农民种植、销售、加工大豆传统,以“调结构、强特色、增收益”为原则,利用大豆与玉米替代种植关系,大力推广大豆种植,全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13.28万亩,推广优质大豆种植3万亩,累计增加农民收益近500万元,全面夯实大豆产业基础。

  在充分发挥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集贤县还发展大豆产业化经营,招揽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按照做精上游、做强中游、做宽下游的发展思路,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大豆增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大豆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积极和东北农业大学沟通,建立东北农业大学博士流动站,引进优质高效大豆品种东农252,建立实验基地,共种植1万亩,通过订单销售、农企对接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150万元,直接增加经济收益167万元。通过哈洽会、农产品展博会等平台,大力推介大豆产业优势,积极招揽大豆生产加工优质企业,扩大全粉类、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大豆食品生产规模,开发休闲食品、方便食品、营养早餐等新品种,实现了豆类产品的精细加工。同时,采取技术改造升级、企业融合重组等方式全面提升本地豆类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大豆制品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质的飞跃。通过完善物流体系,健全大豆收储机制,帮助农户就地销售大豆原粮1.76万吨。加大农企对接,实现从地头到工厂“一站式”销售,转化大豆原粮7.01万吨,生产各类豆制品5.96万吨。

  为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契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优质大豆种植面积,促进小农户与市场有机衔接,建设功能性特色专用大豆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还以“互联网+”进农村为契机,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强化农产品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全面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管理服务,打造统一区域品牌,2017年,“集贤大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创建豆制品产品品牌6个,其中省内知名品牌4个,不断提升产业品牌价值。利用大豆原产地优势和村屯电商优势,大力发展大豆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深加工溯源,去年仅县“乐购无忧”电子商铺一家,全年就销售各类大豆制品30吨,产值20万元。并将特色农产品销售与旅游休闲相结合,通过深入开发将大豆制品与农家乐旅游、田园体验、休闲餐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加旅游附加值和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叫响集贤特色产品品牌。集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国、省级大豆产品品牌,促进集贤大豆产业全面振兴。

作者:    来源:    编辑:王不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