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让城市更美好 让百姓更幸福
//shuangyashan.dbw.cn  2018-06-14 06:04:43

——宝清县创建全国文明城综述

  东北网双鸭山6月14日讯(记者 马淑芬)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座城市的躯体,那么精神文明就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日前,宝清县继2015年后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喜讯传来,宝清人民群情振奋,自豪而骄傲。正在人民广场跳着广场舞的赵大娘眉开眼笑地说:“我们的宝清城啊,是‘颜值’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越来越好,居民素质明显提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特舒心、特幸福!”

  宝清县委、县政府深深懂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单纯地去争荣誉,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创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宝清县的综合发展实力,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

  回首来路,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几多收获,几多喜悦。自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宝清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共建共享,城乡环境和百姓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姓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城乡“颜值”与日俱增

  这几年,宝清县治理背街巷道、建设美丽乡村、倡导文明出行、实施亮化工程……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城乡面貌。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宝清县中央大街流光溢彩、亮丽璀璨,人民广场、奥体中心、百盟城市广场及各个社区、村屯的休闲广场上,乐曲铿锵,舞步飞扬。和谐、欢乐的氛围给城乡夜色增加了几分温馨惬意。

  2017年,宝清县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街路沟渠改扩建、文明街建设、景观建设,以及城区美化、绿化、亮化等一批城乡环境建设工程,投入资金8060万元,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17条3.9万平方米;治理背街巷道329条100公里;铺设人行道5.9万平方米,给排水、供热管网1600余延长米;完成绿化造林1.2万亩,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各类占道行为,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秩序、露天烧烤和流动商贩进行综合整治,加强交通秩序整治,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在城市主干道增设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全县路口灯控率达到75%以上。投入资金8616万元,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35个,创新建立了“接力式上岗”农村长效保洁机制。

  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让宝清县城乡“颜值”与日俱增,2017年,宝清县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红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志愿服务烽火燎原

  这几年,宝清县有一种善良而温暖的力量在迅速扩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宝清县中心敬老院的老人们逢年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巾帼志愿者们上门包饺子、演节目了。这些志愿者中既有专业技术工作者、机关干部,也有家政服务员、陪读妈妈等,经常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活动:为敬老院老人包饺子、织围巾,开展巾帼环境整治,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帮助贫困母亲、资助春蕾女童……

  在一个个重大的社会活动中,在一次次献爱心送温暖行动中,经常活跃着身穿红马甲、头顶小红帽、臂戴红袖标的志愿者的身影。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服务群众、回报社会、建设幸福美丽新宝清的时代凯歌,成为宝清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

  宝清县成立了志愿服务中心,网上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3万余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

  对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等各类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说服和引导,逐步减少各种不文明行为。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环卫工人”“文明交通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打造了快乐星期天、梦想阶梯、关爱马路天使、1+1=爱、保护家乡的河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了“快乐驿站”“民间捐赠物资中转站”等志愿服务组织先进典型。

  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乡贤等评选表彰活动。近年来,全县共评选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21个、市级文明村镇51个、县级文明村镇29个。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了文明校园创建和“美德少年”评选推荐活动,涌现出全省美德少年1名、美德阳光教师2名,美德阳光家长2名、市级文明校园24个、县级最美少年10人,荣获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据统计,三年来,宝清县志愿者开展活动近300次,参与的志愿者达280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84000小时。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志愿者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的是人间大爱,更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已在宝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展环境高效务实

  这几年,宝清县优化城市“软环境”,城市“品质”逐步提高。宝清人民同心协力,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宝清县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创城的重要内容,着力在精简权力、部门联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注重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城市管理、乱搭乱建、农村公路、河道管理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为打造实力、秀美、幸福、文明的大美宝清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了审批事项和办事流程,行政审批事项由315项精简至9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完成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梳理工作,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万里润达粮食仓储及深加工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运营。

  实施“百窗创优”工程,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全县各部门、各单位牢固树立创城一盘棋的思想,打破部门界限,明确各自分工,按照各自职能,做到工作有分有合,重点突出,密切配合,较好地解决了创建工作中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有效规范窗口单位办事行为,提高办结效率,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培育出了一批优质服务品牌,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亮点。

  惠民工程造福百姓

  这几年,文明创建融入了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与宝清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文明推动发展,发展促进文明。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石。2017年,宝清县以招商引资开路,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县域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项目29个,全年共推进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7个。坚持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重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47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解决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问题。

  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建立“送医到户、诊疗到家”“一站式服务”等贫困户就医服务机制,兑现贫困户医疗报销资金约430万元,共为贫困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助学等各类救助资金153万元;设立扶贫风险补偿金,922户贫困户“带资入企”,每户年可增收2610元;投入资金2500万元,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05户,饮水改造227户;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三通三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明,已经成为宝清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荣誉代表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新坐标,宝清人民在铸就“城市之魂”的道路上正再接再厉,锐意进取,驰而不息地打造新时代的文明之城!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