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23日讯(记者 宋瑞红)七年前,她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便带着红烛情怀投入到了她所喜爱的教育事业。七年时间,她从稚嫩走向成熟。2016年,对于第三十一中学地理教师王琳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她接任了寄宿班班主任的工作。今天记者就带您走进寄宿班,听听这里所发生的故事。
王琳说,起初她对于“寄宿班”这个词还比较陌生,去河北衡水学习时亲眼看到了寄宿班的样子,本以为一个“陪”字就能解决的事,但接手寄宿班后,才知道参观时看到的都只是表象而已,因为只有真的身在其中,才能体会这里的“酸甜苦辣”。
刚开学,就要顶着烈日进行军训,王琳当时就想,只有“信其师”才能“重其道”,不管要求学生做什么,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管教哑口无言。班级的学生体格都比较健壮,所以在军训时裤子开线是常有的事,现在的孩子哪会干针线活,于是王琳就得帮着学生们缝补衣裤。学生们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别说整理内务,就连物品的摆放都是杂乱无章,于是她就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各类物品如何摆放,如何既省力气又可以把屋子快速地打扫干净,教学生们如何叠被子、铺床铺,有的学生被子准备的太大了,根本装不进被罩里,于是王琳又得对被子进行裁剪,只为了让学生们睡着舒服,自从当了寄宿班的班主任之后,她把自己从一个小女人变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工。
每周一的早晨都是王琳的“小琳课堂”,每到这时她都会把自己千挑万选的励志文章读给学生听,有时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但更多的是关于品格、关于思想、关于奋斗的,因为她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做好人,才能学好习”。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到周一的早晨,学生们还没到点就会笔直的坐在座位上,一起说“小琳课堂”开讲了,这已经成为了王琳和学生们之间的默契。每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她就在班级陪伴学生们上课,时刻提醒睡眼惺忪的同学清醒过来、思绪飘飞的同学集中注意力、手懒的同学动起笔来……
在学习上,王琳想尽各种办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她把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加减分的规则把小组进行排名,并进行适当的奖惩措施,学生们每个人都为了1分、2分争红了脸。同时,对于每次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都要进行质量分析,来总结不同学生的成绩与学习态度的关系,并对前十名,班级的学科状元以及进步幅度最明显的几位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其实学生们在乎的绝不仅仅是十几元的学习用品,而是奖品带给他们的荣誉感。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从清晨到傍晚,每天虽然忙忙碌碌,但对于王琳来说都是充实而又快乐的,寄宿班的故事依旧每天在发生,她的“小琳课堂”依然会给学生们带来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