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补齐“精神短板”
//shuangyashan.dbw.cn  2018-02-11 08:35:20

于平

  连日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送文艺进基层活动下县区、到军营、跑矿企、进农户,热了村庄、近了乡情、暖了民心,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黑龙江卫视和《黑龙江日报》的关注和报道。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精神脱贫开了好头,也向补齐“精神短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担当,才有行走。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物质脱贫,更离不开文化滋养下的精神脱贫。市委宣传部及各相关部门积极扶持基层文艺团队,培育基层文艺骨干,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努力把基层文艺队伍打造成先进文化的播种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真正叫响了黑土地“幸福山城文艺小分队”的文化品牌,用务实之举行走在了文化惠民工作的最前沿。

  有目标,才有动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是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务实之举。一段时期以来,市委宣传部组织各相关部门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扶贫作为工作重点,确定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各项文艺文化活动全面铺开。可以看到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宣传阵地的数量及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通过文化阵地搭建的载体,也正在以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占领着主阵地,弘扬着主旋律,传播着正能量。

  有榜样,才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学习,努力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刻揭示了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的重要原则、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这不仅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也为广大文艺文化工作者树立了行动榜样,指明了工作方向。如何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任务、是挑战,也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有针对性地精准推进,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的同时,用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朴民风。眼下,新春佳节将至,尤为需要我们从突出“年味”“民味”“文化味”入手,综合发力,一以贯之地把补齐“精神短板”摆在首位,精心办好“文化年货”,为实现全面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助力。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