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1日讯(记者 安丽)圣诞节即将来临,这个洋节日让不少年轻人有了可以狂欢的借口,然而记者在几天来的采访中却发现,虽然有不少商家借此为噱头招揽顾客,但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对圣诞节这样的洋节,并不“感冒”,更多的还是认为要过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双鸭山微马协会会长王艳这几天一直忙着组织一台联谊会。有年轻人提出在圣诞节举行,但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在元旦辞旧迎新,圣诞节日期当不当正不正,偏离了联谊会的主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干脆把联谊会改成了年会,让奔跑了一年的微马人聚在一起,交流心得,述说心声,增进友情,共同迎接2018年的来临。
王艳表示,“洋节对我们一家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一来不了解它的历史,二来不懂它的文化,而且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联,所以一家人从不过圣诞节之类的洋节。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把节日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讲给孩子,孩子很受影响。”
过传统节日是常态,过好传统节日才是关键。王艳说:“中华传统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是多么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啊!所以我们把历史和文化传承给下一代,把自豪感传递给下一代,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更端直。”
刚刚而立之年的陈先生说:“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载体,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识中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身体力行,以文化自觉推动行动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不要让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日冲淡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这些节日都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与价值认同的思想,都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契合、相得益彰。让每一名国人自觉推崇中国传统节日,乐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坚守文化自信。”古稀之年的苗大爷对记者说。
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其目的就是让国人重拾和复兴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培养人们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对民族精神的升华,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同,聚集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力量。
一位李姓中学教师说:“青少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希望所在,所以必须作为教育和引导的重点。引导青少年了解、参与、热爱中华传统节日,进而促其自觉探究节日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践行的热情。牢固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坚定民族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
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小琪(化名)通过微信跟记者说:“到了大四,出国演出的机会比较多。到国外,偶尔就有媒体记者采访我们,聊着聊着会聊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东西,比如‘春节是怎么来的?月饼象征着什么?重阳节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我们会努力回答他们所有的问题,以防止他们嘲讽中国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广大青少年一定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好、传承好。”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中明确要求,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