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贫困户老郭“送礼”记
//shuangyashan.dbw.cn  2017-12-06 08:35:41

  东北网双鸭山12月6日讯(记者 杨启坤)2017年9月27日凌晨过后,正在熟睡中的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战世得被一阵电话铃惊醒。

  “是谁,半夜三更地打电话?”疑惑中,睡眼惺忪的他赶忙摸起手机。

  “喂,是战书记吗?我是郭守振呀!”“喂,你是谁?声音大点,听不清!”

  朦胧中,战世得感到声音特熟,但又一下想不起是谁。揉揉眼,他终于看清了屏幕上的名字,才知道对方是宣传部包保的贫困户。电话的另一端,怕吵醒老伴儿,郭守振将头全部躲在了被窝里,尽量压低着嗓音说话:“战书记,我要去送礼。”“送礼?郭叔,跟您说了很多次,共产党员帮扶贫困户是我们的责任,是绝对不会收您的礼的。”战世得第一时间这样回复郭守振。

  “战书记,多次想给你们送礼,你们说啥也不要啊,我这是准备给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去送礼。你们送来的鸡雏都长到六七斤了,国庆节和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和老伴儿特意挑出了10只大的去看望孤寡老人,我们想用实际行动感谢党,感恩回馈社会。

  在饶河县,贫困户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知恩图报,郭守振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缩影。

  产业强带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9月27日一早,郭守振在县委宣传部、大通河乡、西通粮库、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两委”成员等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县养老服务中心,将自己精心饲养的肉鸡送到了老人们手中。

  郭守振因病致贫,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贫困户,老两口都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儿,无子女,还没有耕地。2016年,老两口在县里全面细化干部包保责任制的时候,与县委宣传部“结了亲”。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不仅经常来看望他家,送来了米面油,还送来了慰问金。

  2017年夏天,郭守振肺部疼痛入院。住院治疗八天多来,拍片、输液等各项治疗费用没花一分钱。不用垫付,也不用自己掏一分钱。凭着只花200元办理的就医爱心卡、户口本和身份证,直接办理了出院手续。“住院时,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们来看我,让我好好养病,鼓励和劝慰我,还给我留下了慰问金。他们这样关心我,帮助我,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我能不为社会做点贡献吗”,说到这里郭守振的眼睛里泛着泪花。目前,饶河县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提高贫困户就医报销比例,并为贫困户发放就医爱心卡,实行“先住院、后付费”政策。减轻了患病贫困人口的看病就医负担,为患病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

  这么长时间了,我就惦记着送点自己养大的肉鸡,他们不但不要,还对俺讲谁也不要送,送了也不会要。今年,县委宣传部和帮扶单位西通粮库一起帮俺寻思了养鸡办法,帮俺买鸡雏,从打疫苗、买饲料一直在操心”。郭守振之前也想过养鸡,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也就打消了念头。

  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办法,制定脱贫方案,增强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我们在对这一户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上想了一些办法,但最终还是觉得养鸡最合适,因为他家前些年养了一些鸡,有一定经验,就为他们选了这个项目。”饶河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介绍道。

  对贫困户实行干部包保责任制,饶河县探索出了“扶贫先扶智、扶智更扶志”的精准扶贫思路。鼓励贫困群众要摒除“等靠要”和“应得”思想,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搞发展,一心一意谋致富。同时,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不断调整产业扶贫措施和政策,力争把精准度调到最佳位置。

  精准再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咯咯咯……咯咯咯…… 9月28日,在大通河乡青山村,贫困户郭守振夫妇一声吆喝,80余只肉鸡围绕在他们的身边转,抢着吃食。郭守振不光养了鸡,还干了一份保洁的工作。他告诉记者,为福利院老人送肉鸡的提议还是老伴儿提出来的。现在,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国家政策好,但政策再好也得自力更生找出路,不等不靠,一样可以甩掉贫困的帽子。自己日子好过了,就要知恩图报,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

  黑漆漆的墙面、凹凸不平的地面,破旧的窗户上还粘着塑料布。这是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次走访贫困户郭守振家中时看到的景象。然而,这一切都在扶贫攻坚春风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郭守振家真是大变样,洁白的墙面、平整的水泥地面、新换的塑窗,墙上挂着“富贵有余”和“福”字的十字绣场景喜气,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净利落,温暖的小家处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透出一股精气神,诠释了人穷志不短的精神。

  自从被识别为贫困户那天起,郭守振一直觉得脸上无光,睡觉都不踏实。如今,郭守振家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摘贫困帽,眼看脱贫的日子越来越近,郭守振夫妇走路腰杆都挺直了,连睡觉都更安稳了。

  “没有穷死的人,只有饿死的懒汉。”天气渐冷,在郭守振家的院子里,穿着棉衣、咧着嘴的郭守振满脸憨笑着说道。这是郭守振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今年,郭守振一家预计全年纯收入将达2万元左右,脱贫摘帽是肯定没有问题。

  在饶河县,很多贫困户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发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抓住当下的大好机遇,把外界的帮扶和自身奋斗结合起来,发展适合的产业,找准脱贫路径,彻底摆脱贫困的现状。

  合力促攻坚构建八方联动格局

  “精准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状态,更要让‘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9月28日,饶河县委宣传部和大通河乡主要负责人来到大通河乡青山村贫困户于夕川家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谢党恩,共同憧憬美好的生活。交谈中,大家引导他摒弃“等靠要”思想,鼓励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取早日脱贫。

  饶河县结合县情实际,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号工程”,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找准“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充分发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作用,构建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推进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

  精准扶贫春风化雨。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饶河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了《饶河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包括产业、教育、医疗、交通、社会兜底保障等12个脱贫攻坚方案。对全县79个行政村进行了逐村逐户摸底调查。全县94家单位的526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制定增收脱贫计划。在实施项目扶贫上,广大帮扶干部引导和帮扶贫困户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发展脱贫项目,累计为贫困户提供3000多只鸡鸭鹅雏、仔猪和饲料,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增加收入,饶河县举办了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为贫困群众提供保洁员、护林员等就业岗位。

  情到深处,志比钢坚。凭着一股子韧劲,老郭把日子过出了甜头,郭守振深有感触地说道:“人活着不能太窝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这些帮扶干部帮我拔掉了‘穷根’。我要接着干,好好干,加油干。”字句真切、发自肺腑,真诚朴实的文字彰显了浓浓的感恩之情。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