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宝山区七星镇宝山村第一书记赵红丽
东北网双鸭山3月29日讯(记者 董升举 杨军 高龙 赵宏伟 实习生 李鑫)如果说村里有了庄稼院艺术团、广场舞蹈队和秧歌队等不足为奇,那么送医药送书物送温暖、扶贫解困环境改善等对于村民就更习以为常了。
而最让人点赞的是,通过干部带领干、党员带头干、能人带着干、村民跟随干,作为矿区城关村的宝山村创新走出的“就业+创业”转型脱困之路,不仅符合本村的发展特点,对于全市农村也有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是什么令不大的宝山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全村群众异口同声称赞道:这都多亏了第一书记赵红丽,她就是俺们村民的“亲闺女”。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2015年11月4日,拎着简单的行李,赵红丽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教育科科长的岗位上来到宝山村任第一书记。一到村,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赵红丽就直接走家入户了解情况。
虽然对到村任职已有思想准备,可当真的到了这人口老龄化,负债1300多万的“破大家”时,还是让赵红丽很震惊,她失眠了。
宝山区宝山村是一个典型的矿区城关村,271户497人,人均耕地仅1亩,大部分农民依靠打工补贴家用。面对村庄现状,深知问题根源的赵红丽,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寻找大型企业与村联合,保障劳务输出,闯出了一条“就业+创业”的转型脱困之路。
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充分就业。多维度为村民就业找出路,多次到天隆矿业葡萄园、宝山粮库、亚泰煤矿和就近施工的湖南建工集团施工队等企业自荐推介,还通过亲属朋友、网络媒体收集联系市外、省外用工信息。开始时个别企业不了解、不理解第一书记,吃闭门羹、不耐烦、给脸子,她就不厌其烦地反复登门沟通协调,逐渐地被用工企业所理解、接受。在她的努力下,先后争取用工岗位150余个,安置村民就业120余人次,还与部分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村党支部书记赵润华说,在赵书记的联系下,村里又有83名农民来到天隆矿业葡萄园打工,同时到爱喜爱宠物食品加工厂工作8人。
走进宝山村群众关键的第一步后,赵红丽积极与市就业局、市职教集团等部门联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入村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分别举办了电焊、钢筋、车床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培训班,有的村民还被送到市里学习,切实提高了村民的劳动技能。现有65位村民获得了全国通用的职业技能中级证书,为村民再就业奠定了基础。她还带领村干部和种养植大户外出牡丹江、汤原、宝清等地学习考察,学习棚室蔬菜和木耳菌类种植。
让走不出去和不愿外出务工的农民自主创业。赵红丽根据村民自身特长鼓励他们创业,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帮助村民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村民宋库、杨壮、段有德是种菜好手,就鼓励他们进行棚室种植,承包18栋大棚种植绿色蔬菜,并帮助联系销路。
养牛户莫荣福家牛奶产量高、质量好,但销路迟迟打不开,就动员他在学校附近开个鲜奶吧,帮助他选购机器、试制酸奶、遴选店面,目前奶吧的生意很红火,牛奶实现了自产自销,再也不用愁卖奶难了。引导宋发的磨米厂引进新设备,改变以往传统加工模式,如今他家的四样小杂粮已经走上了市区超市的柜台。
动员老支书发挥余热,新建500多平方米的猪场,改建6栋废旧温室,2017年预计增加生猪饲养量3000头。支委委员谢大奎会面点手艺,就鼓励他开面点厂,通过协调送他外出免费学习技术,帮忙筹建厂房、办理证照、跑贷款,目前首批产品已经上市。
在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和加工业的同时,她还尝试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探索发展互联网经济,动员没事干的妇女开网店、做微商,田间炕头唠,手把手地教,如今村民王玉英、滕雪莲在线销售蜂蜜、木耳已获收益。并建成了宝山村“一亩地”网上店铺,上线两个月就已销售3000多元。
心有多大,梦就有多远
在清清的小河旁,在悠悠的农舍村头,在欣欣向荣的田间地头,在轰隆隆的食品加工车间,村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位身材清瘦、果敢大方、优柔善良的“女汉子”不停忙碌的身影。
情系百姓,关爱贫寒孤老;勤奋务实,带领村民致富,这是赵红丽在百姓心中的印象。
赵红丽在日记中写道:“村里和农民的困难程度超乎我的想象,他们那渴盼美好生活的眼神和话语,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些痛,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多难都要挺住,努力让这里变得富裕、美丽起来。”
心是这样想的,她也是这样去做的。赵红丽满怀真情、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实现起自己的梦想……
到村里工作后,赵红丽就把短期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上。为让村民熟悉自己,赵红丽白天入户了解情况,晚上撰写调研材料。不到两个月,她就摸透了村里的基本情况、掌握了较为真实的信息,制作了《入户走访情况记录》,建立了《村民基础信息》档案,并将271户家庭进行了分类,只要是正当诉求,都会和村两委全力以赴帮助解决。
看到村里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她心情很沉重。连续两年组织了“爱心服务送温暖”活动,请朋友来村里包饺子写春联,自筹资金购买棉衣、棉被、大米等,慰问村里7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户。先后两次组织“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为村里赠送了2万余元的药品,发放各类健康科普手册1000余册;还为村里60多名姐妹,争取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女性健康筛查。
看到独居老人住在危户里,她心急如焚,奔走协商,让范红珍、李长宏两位老人住上了新楼房。看到村民孙玉明和张路两个因病致贫的家庭,除了尽已所能帮助外,还积极争取临时救助资金,寻找长期帮抚伙伴。她经常慰问的五保户孔庆才老人,现在逢人便说赵红丽就是她的“亲闺女”。
看到村里20多个大龄男青年未成家,她不仅自已多次当媒婆,还多次去妇联沟通,筹划着组织联谊会。看到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小明
洋孤僻自卑,她主动结成帮扶对子,不仅负责每月120元的午餐费和基本学习保障,还常把他带在身边给予母爱关怀,使这个孩子逐渐开朗快乐起来。
村主任段忠诚告诉记者,在村里只要是村民的事,不管大事小事,赵红丽知道了必定件件亲自过问,事事帮助解决。入村后仅她亲自调解、平息的各类矛盾、纠纷就达15件。在她的努力下,现在村民的幸福获得感如日俱增。
我用一片情,让全村充满爱
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支部模范作用,发展好宝山村经济,怎样能够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这是赵红丽日夜思考的课题。
她倡议下,组建了集巡视、监督、服务于一体的党员服务队,负责照顾孤老、维持治安、环境治理等,现村里每名党员干部都与两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抚对子。支委谢金奎成为她一手扶持起来的全市“双创”的典型。党员王玉英是久病床前的孝女,当村里遭受水灾她带头冲在前。
她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改建文体中心400余平方米、粉刷房屋1000平方米,购置了部分体育器材,组建了庄稼院艺术团和广场舞队。茶余饭后,村民可以在“庄稼院艺术团”跳舞扭秧歌,打乒乓球娱乐,在“爱心慈善超市”,阅读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人,如今也当起“文化人”了。
她在办公室专门设置了一个书柜,内存少儿读物140余本,专供村里孩子阅读。她争取来捐赠图书1550余册,受惠于宝山村等三所小学的孩子们。定期开放的“爱心超市”,总会将各类捐赠衣物发放到有需要的村民手中。
入村一年多了,赵红丽已经手写日记4本,280多篇,她说她会记录好入村的点滴,珍惜这弥足珍贵的时光,尽自已最大潜能发挥光和热,让宝山村这块热土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而今,村里“容貌”变了、“班子”活了,“村民”笑了,宝山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也越来越足了。
村民说,这其中赵红丽功劳最大。为此每当唠起赵红丽他们总会这样说,“这个闺女,是个好孩子,为人稳重、做事踏实,为村里干得实事、办得好事记不清、数不清,俺们全村里人是打心眼里真舍不得她将来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