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私家稻田”定制出“娜样幸福”
//shuangyashan.dbw.cn  2017-03-21 08:18:28

——记尖山区安邦乡集东村第一书记乔丽娜

  东北网双鸭山3月21日讯(记者 董升举 杨军 董力刚 赵宏伟)顶着初春的瑞雪,踏着蜿蜒湿滑的道路,3月14日,走基层记者驱车40多公里,来到远在集贤县境内的尖山区安邦乡集东村,去采访一位下派到这里的第一书记。

  经过近40分钟的车程,在一栋砖瓦房前,记者见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这位阳光开朗、热情自信的年轻“女书记”。听说记者要来,村干部和村民们早早就来到这里等候。

  “这个姑娘好,思想观念新、脑子活,为我们村修水、修路、改电线、调结构,尤其是‘开心稻田’,使村民们收入增加了不少,我在心坎里佩服他。”村党支部书记张加友感慨地说。

  “乔书记刚到村就挨家挨户地走访,征求我们对村里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走上了宽阔的水泥路,特别是村里电线老化,我们白天总停电,现在可好了,电通了、网也通了、路宽了、健身器材还安装上了。瞧,我的心情舒畅了,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她就是我们村的‘幸运星’。”村民安朝民兴奋地向记者道出了心里话。

  “乔书记,这个人可真‘厉害’,去年我们家听了她的话,可赚到大钱了。这么和你说吧,从种植传统水稻改为‘开心稻田’,大米价格翻了番,从一开始的2.2元一斤,卖到现在的6.6元一斤。”村民陈立军的爱人在一旁与记者插话说。

  顺着大家的话匣子,记者走近了第一书记乔丽娜。

  “开心农场”带来真开心

  尖山区安邦乡集东村,虽是首府区下辖行政村却是一个连出租车司机都很难到的地方。

  集东村位于集贤县兴安乡境内,距离市区35公里,其中下辖的自然屯兴东屯距离市区45公里,是尖山区最偏远的村,名副其实的飞地,名副其实的大隐隐于“市”。

  2015年11月5日,34岁的第一书记乔丽娜来到了集东村。这个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年轻人被村子的落后震惊了:通村水泥路距离村子1.7公里就成了断头路,村内没有硬化路,没有活动广场,没有边沟,更别提绿化、美化、亮化了。

  村民们自嘲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外桃源。作为市住建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她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市委选派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村民郭大哥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种了20垧地玉米没有赚到钱,想改水田,又担心投入赚不回来;村民张大爷家10亩地分成了3块,不便于耕种和管理;村民李玉波想试种菜,但是村地理位置偏,积温低……阻碍农民致富的瓶颈就这样摆在了乔丽娜的面前。

  怎么办?出路在哪?

  集东村是传统水田村,人多地少,可持续增收难度大,只有让有限的土地持续增值。摸清了村情村况的乔丽娜意识到,这个村有种植高品质水稻的基础,个别农户还有种植绿色无公害水稻的经验,这是一个农民增收的优势。

  三个多月后,就如何发展集东村,将这个偏远农村重新带入全市发展的洪流,乔丽娜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高招”: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发展绿色安全、休闲娱乐农业,通过私人认领专属稻田,生产安全、绿色私家稻米,引领村民开辟一条特色致富路。

  带着这个想法,乔丽娜一家一户去沟通、去征求意见。尽管都知道种绿色水稻是好事,但谁也不愿意带头先吃这个“螃蟹”。乔丽娜不气馁,经过和村“两委”、党员代表、种粮大户反复沟通、讲解、测算,终于赢得了信任。

  “私家稻田”定制每块200平方米、每年998元,可年产优质大米150斤左右。“开心”农场精选优质水稻品种,实行“鸭稻共作”种植技术,并安排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种植和管护。种植期间,会员可随时去自己的“稻田”查看水稻种植情况和生长情况,也可体验田间劳作。水稻成熟后,单收单储单加工,将营养健康的大米免费送至客户家,并赠送“稻田鸭”两只。

  定制政策出来后,乔丽娜采取对内动员和对外宣传“两手抓”的方式,带着村干部到一些市直和中省直单位去发宣传单,同时利用网络在微信上刷朋友圈。

  经过和村“两委”商量决定,创业初期,采取以实验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的原则,2016年拿出筹集来的10000平方米土地作为鸭稻共作示范田,被一抢而空。一垧地收入可从35000元增至80000元,为农民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探索出一条新路。

  村民陈立军的爱人告诉记者,去年她们家拿出4亩地种植“开心稻田”,比种植普通水稻增收了4000余元。

  借着“私家稻田”项目宣传推广的东风,带动了集东村散养的家禽、蛋类销售非常火爆,供不应求。就在记者采访之时,乔书记的电话不断地响起,有要买笨鸡蛋的、笨鹅蛋和老母鸡和鸭蛋的,还有要买绿色大米和稻田鸭子的……

  发展模式转变了,大家切实得到了实惠,更加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大家的干劲更足了,也更加佩服这位年纪轻轻的“第一书记”。

  村民眼里的“娜样幸福”

  乔丽娜带给村民的幸福还远远不止于此,集东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从小处和细节入手,赢得村民的接纳和信任。为增进与村民的沟通,尽快融入大家,乔丽娜把时下流行的微信群引入农村,牵头建立了“集东村公众信息交流”微信群,相距10公里的两个自然屯的乡亲们通过微信群融合在了一起,群主乔丽娜也融入了村民。

  看到满村溜达的小笨鸡,乔丽娜计上心来,帮助农民牵线搭桥,把村里“笨”字头的鸡、鸭、鹅、猪、牛、羊禽畜产品卖到城里,仅2016年中秋节前后销售额就达2万余元,老百姓得了实惠,觉得这个看上去和自家闺女差不多大的第一书记更加亲切了。

  从高处和大局着眼,争取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乔丽娜明白,集东村的历史欠账太多,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改善,要迅速改观就要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

  此后的时间,她更多地出现在了乡里、区里、县里、市里,每天入村调研,撰写方案,找领导汇报,协调相关单位,孩子塞给家人带,私家车变成了公务车,不记得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一个个项目终于落地开工了。

  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内1870米水泥路全部完成硬化,1400平方米休闲健身广场工程已近尾声,村民雨天出门终于不用穿靴子了;

  在派出单位市住建局的大力帮扶下,20盏翻新路灯杆已经立起来,她正在联系安装太阳能灯;

  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到的17件健身器材已交付使用,村民业余生活丰富了;

  经多次协调集贤电业局,更换了1100米高压线路和变压器,村民种地不断电了;

  经反复沟通、多方协调,龙江网络将集东村下辖的兴东屯纳入计划,光纤正在架设中,村民也能在家上网了。

  就在近期,村内的自来水改造项目又列入了市水务局的计划,村民们的饮水安全问题即将解决。

  看到这短短一年时间集东村的大变化,村民们逢人便讲,市委给我们送来了一位好书记。

  “感谢这词不够厚重,不能表达我们村民对乔书记的那份恩情!”“乔书记在我们村工作的每一天,心里想的都是为我们村如何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而奔波,每件事情我们村民都记在心里”,这是村民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心声。

  自家大鹅新下的鹅蛋舍不得给孩子吃,村里一位大娘把两个煮熟的鹅蛋送给乔丽娜,小小的举动中看得出村民对第一书记的满意和爱戴。

  村民的鼓励和赞美,带给乔丽娜的是为村子发展和村民服务的更高热情和更大干劲。“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开心水稻’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村民学习专业技术来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计划‘旱改水’800亩,精选出优良品种,做好催芽、育苗、插秧等全程科学种植。以此拉动全村的家禽认领、农家乐等乡村休闲娱乐项目,带动其它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彻底将集东村打造成为双鸭山的绿色名片。”乔丽娜的话语中透露出信心和希望。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