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向更高的医学领域迈进
//shuangyashan.dbw.cn  2017-03-06 08:25:19

——记煤炭总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杨世凤

  东北网双鸭山3月6日讯(记者 程名)今年49岁的杨世凤,是煤炭总医院神经内三科的主任,10多年来,她以执着的事业心、高尚的医德、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率先在我市开展了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先后开展了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技术的改良、电生理检测手段在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应用、开展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等多项省内先进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我市空白。今年,还率先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治疗开启了我市脑卒中治疗的2.0时代。

  “杨主任人好,处处为患者着想,在这儿看病心里舒坦。”一名在神经内三科住过几回院的老患者感慨地说。在工作中,杨世凤告诫全科人员,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在细节上狠下功夫,要精心、细心、热心。在她的带领下,神经内三科的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医护人员个个待患如亲,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患者着想。开药用药和患者商量,贵重、有反应的药品和患者沟通,患者服没服药,按没按时服,护士看着,分发药品护士间要相互核对,临床医生监督护士,主任监督医生,这种层层把关,层层为患者负责的精神换来了赞誉,换来了信任。由于脑血管疾病复发率比较高,很多家属出现了急躁情绪,杨世凤就告诉科室的医护人员,要懂得理解患者家属,善于与他们进行沟通,一方面通过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抢救患者,另一方面帮助患者家属缓解情绪,传授陪护要领,促进患者的尽快好转。脑血管病夜间发病率较高,值班医生一旦遇到棘手问题给杨世凤打电话,杨世凤都会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病房帮助协助抢救治疗患者,使患者获得最及时治疗。

  十年来,神经内三科不但没有发生一起医患纠纷,还连续11年被评为煤炭总医院先进科室。在杨世凤的带领下,神经内三科常年坚持每周五的大讲堂,大家在这个时间,一起学习,谈经验、谈体会、谈读书心得、谈临床实践,职务不论高低,学问不问不论大小,全员上阵,互相促进;杨世凤的查房教学也很有特色,边查边讲,从病因到症状,从治疗方案到用药安全,全方位地、毫无保留地教给随从医生,以促进全科室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

  杨世凤作为治疗神经内科专家,她刻苦钻研,每年都外出交流,学习全国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回来为家乡的患者服务,作为脑血管病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她决心把双鸭山煤炭总医院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中心办成了与国家级治疗水平同步、本地区最规范最专业的中心,不少患者都来到了她的门诊,接受她的治疗方案,接受她的见解。一位83岁患基底动脉尖综合症的患者,临床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但杨世凤凭多年经验,合理用药,使老人转危为安,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每有新来的患者,杨世凤一定会到床头查看,特殊用药患者,她会一夜或一天守在跟前观察。这些经验为她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大量实例,《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的临床应用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荣誉,该技术的应用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这项科研是煤炭总医院5年来唯一获得的省内新技术一等奖,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市科协一等奖的《早期溶栓、降纤联合早期康复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就是杨世凤坚持一线成果之一,近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技术改良的临床应用研究》已报市科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杨世凤说,她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认为自己在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以及为患者服务上,还有待提高,下一步将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向着更高的医学领域迈进,造福家乡百姓。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