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年后那些空巢的老人们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7-02-15 08:32:17

  东北网双鸭山2月15日讯(记者 刘沫宇)市民张丽燕阿姨春节前一个月,乐此不疲地采购着儿女喜欢的各种年货;春节期间,享受一年到头难得的家人团聚;春节假期结束,在外打拼的儿女重返工作岗位,家里回归“冷清”。

  这是许多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的“春节状态”。随着正月十五的过去,春节长假已经完全宣布结束,大批返乡过年的人们陆续返回到工作地点。对于老人与子女来讲,每年春节团圆后的分开、欢聚后的离别,是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热闹过后的平静,更是让一些老人们的心理难以调整到位。

  春节过完了,心里空落落

  除夕前一天,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带着儿媳、孙子回来了,张丽燕阿姨高兴得不得了,提早到楼门口迎接。

  今年36岁的王先生是张阿姨的独生子,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由于平日工作较忙,王先生每年只有春节长假可以在家多呆几天。而每年春节一家老小团圆的时候也是张阿姨最开心的时候。

  春节期间,儿孙陪着张阿姨一起吃团圆饭、走亲戚,十分热闹、欢快,老人精神愉悦,人也似乎较往日年轻了。正月初六,因为工作的原因,王先生需返回。“时间过得真快,感觉他们昨天刚回来,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多一些。”欢聚时刻总是短暂,张阿姨虽有不舍,但为了不给儿子增添负担,表现得很淡定,反而告诉儿子“不要惦记家里,要安心工作”。

  张阿姨说,儿子一家离开后,家里一下变得冷冷清清的,她和老伴的心里也变得空落落的,再也找不到年前盼望孩子回来时的那个劲头儿了。

  和张阿姨一样,孙阿姨也有着同样的心境。“每年一到孩子上班快要离开家的时候,我就开始不安,期盼假期再长点。”2月12日,孙阿姨告诉记者,她女儿乘一早的火车出发了。孙阿姨的女儿在北京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为了能让别的同事回家过年,女儿选择初七过后回来陪她,女儿为了多陪她两天,缓解她空落的心情,特意请了两天假,过完正月十五才离开。

  孙阿姨的女儿是独生女,一年到头和父母相聚较长的时候也只有春节。春节前一个月,已经退休在家的孙阿姨就开始到商场陆续采购各种年货,其中以女儿喜欢的为主。女儿回家的这段时间,孙阿姨与女儿一起聊天、做饭、逛街,看似简单平淡的生活中充满温馨幸福,孙阿姨倍感满足。

  “女儿到外地工作6年来,每年就盼着春节长假的到来,能和女儿多团聚些日子。没想到,春节过完女儿离开家后的一段时间更难熬。”孙阿姨喜欢唱歌,她说春节后是需要有一个过渡期的,她总是以唱歌等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转移思念女儿的注意力,度过春节假期后女儿刚离开家的这段时间。

  带着不舍走,心里满愧疚

  “和父母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年,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须又离别。我离开家的时候,母亲为我带的东西塞满了车子的后备箱,看着父母日渐苍老的面容,我很内疚,我为他们做的太少了……”30岁的贾先生老家在吉林农村,正月初六,带着对父母的不舍,贾先生带着妻女启程回来,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贾先生在我市工作,成家后在此定居,去年女儿出生。贾先生说,他曾多次想接父母来一起生活,但是由于不习惯,一段时间后父母便又回到了老家。他平时工作很忙,一年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也不是很多,今年春节后决定以后一定多抽些时间,逢年过节都多回家陪陪父母。

  老人多活动,子女多关怀

  “每年春节过后,不少节后回归“空巢”的老人,都会出现强烈的心理落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丽娜表示,甚至有的老人短期内会出现抑郁、焦虑倾向,走出这种负面情绪是春节过后许多老人必须要度过的一关。面对这种落差,老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多接触外界,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去和老邻居、老同事们聊聊天,喜欢打牌的可以出去找人打牌,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也可以外出旅游、户外锻炼等。同时,社区也要多组织老人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老人的生活重新充实起来。春节过后的这段时间子女更要多关心老人,虽然去上班工作了,但是要经常给老人打电话,多聊些生活和工作中高兴的事情,多给老人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关注老人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老人情绪上的变化,让老人感受到子女心中有父母。

作者:    来源:    编辑:杨宏图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 双鸭山日报社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主办
本网站为双鸭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