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0月18日讯 嗨,大家好。我是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秋丰白玉。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从没听说过我的名字?还问我为什么发射的时候只看到两位航天员的飒爽英姿,没看到我?因为那时候我正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29厂的哥哥姐姐们为我特制的太空屋里睡觉呢。哦,忘了告诉你了,我不是人类,我是一条蚕。
这次“天神交会”任务中,两位航天员要在天宫二号这个太空之家中生活30天,还要完成很多科研试验任务,其中一项任务离开我可是没法完成哦。
很多小朋友都养过蚕,观察过我的小伙伴们吐丝结茧的过程。我们结茧的时候可是跟航天人一样,要求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差池。我们会顺着一个八字形由外至内吐丝成茧,吐丝的角度、长度都经过极为精密的计算,这是我们千百万年来形成的本能,已经牢牢地刻录到基因里了。不过,在太空里几乎没有重力,因此也没有所谓上下左右的方向,那我们还能精确地按照八字形吐丝结茧吗?我从来没有到过外太空,所以结果是怎样,我跟你们一样好奇呢。
这个科学设想是由一群香港的中学生提出来的,他们还为此设计一套试验方案。当然要将这个试验实现的前提是,从发射到在天宫二号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必须保证我的生命安全。一开始我也挺担心的,不过当我住到529厂的哥哥姐姐们专门为我研制的“太空屋”里时,这些担心都烟消云散啦。
我的“太空屋”的形状就像是一颗大胶囊,差不多有人的手掌那么大,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宽敞啦。“胶囊”两端的半球体是用航天用铝合金打造的,中间的部分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透明有机玻璃。这两种材料都很轻,又容易加工成形,方便制造,而且透明的房子方便我跟航天员随时交流。虽然我的“太空屋”结构非常精细,加工质量要求非常高,但是对于529厂的哥哥姐姐们来说,在制造方面并没有什么难度。要知道,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一号,从天宫系列飞行器到嫦娥系列探测器,都是由他们制造的。他们的加工精度可以轻松达到微米级,为我制造个“太空屋”自然轻而易举了。不过怎么让“太空屋”更适合我的生物习性、生活规律,却让他们犯了难,于是他们找到高校的生物学专家求教学习,想了很多小巧思、小设计保证我这趟太空之旅的“吃穿住行”既舒服又舒心。
首先来说说“吃”。我们蚕可是有名的“小吃货”,每天除了睡觉剩下的时间全在吃,尤其在结茧之前,更是食量大增。为了让我们吃好,529厂的哥哥姐姐们在“太空屋”两侧的铝合金端盖(在我看来就是我的食堂)里填满了味道可以媲美桑叶的饲料,而且他们还贴心地将我的“食堂”设计成像瓶盖一样的螺丝结构,一旦我在太空中不吐丝结茧,航天员也可以方便地拧下“旧瓶盖”,换上装满饲料的“新瓶盖”,让我可以一直吃吃吃。
再来说说“穿”。大家都知道,火箭发射阶段,巨大的加速度会给航天员身上施加巨大的压力,因此航天员需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保护自己。那怎么保证我们这些圆鼓鼓、软绵绵的蚕在发射阶段安然无恙呢?529厂的哥哥姐姐专门设计了多套保护方案,并进行了多次地面试验验证安全性。最后他们优中选优,选定了一种最好的保护方式。火箭发射的时候,他们会把我包裹在一种特殊的填充物里,再装入“太空屋”,这样就相当于给我穿上了宇航服,再大的冲击和震动都会被这些填充物吸收,而且填充物中间还给我预留了一条通道,饿的时候我还能爬到两侧的“食堂”吃吃吃。等到了天宫二号里面,航天员可以轻松取出填充物,帮我脱下“衣服”,这样我又有充分的空间摇头摆尾吐丝结茧了。
最后再说说“住和行”。天宫二号的舱体很宽敞,可是到处都是价值千金的高精密设备,我可不能在舱体内随便乱“飞”。因此,“太空屋”又是我的住宅,又是我的运动场。为了保证我的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屋子上方预留了足够的透气孔,保证空气流通;为了保证我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屋子下方预留了清洁孔,航天员可以方便地帮我清理蚕沙;为了避免我在微重力环境下漂浮起来,无法爬到“食堂”就餐,他们对屋子内壁进行了粗磨砂处理,还特意粘上了一种特殊的无纺织布,这样就帮我解决了行的问题,我想怎么爬就怎么爬。同时无纺织布还能够吸收液体,有一定的清洁功能,让我的屋子始终保持干爽。
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曾跟随着中华儿女一路向西,走出了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又跟着航天员飞向太空,准备开辟一条连接星空和孩子们好奇心的太空丝绸之路。路漫漫其修远,我一定会努力的,请等着我的好消息吧。(薛飞 赵丹妮)
原标题:蚕宝宝的太空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