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10月13日讯(杨军 赵宏伟 刘佩权 本报记者王鑫彪)双鸭山市尖山区重点突出农民增收、三产发展、环境整治、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向“四区”建设精准发力,促进全区加快转型发展。
坚持“农头工尾”——
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区”发力
坚持“农头工尾”,积极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全面向现代化农业精准发力,不断激发全区内生动力。
以新博会和哈洽会为媒,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讲话精神,深度开发“原字号”,积极做好“农头工尾”这篇大文章,大力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
积极寻求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在第27届哈洽会上成功签约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3.6万吨蔬菜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小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1.3亿元,建设1.2万吨紫苏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3.8亿元,预计可安置双矿分流人员300人,同时带动3400户农户从事紫苏种植,带动种植面积10万亩。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扩大双胜花卉、双兴食用菌、双富甜糯玉米等特色果蔬种植面积。在公立村谋划了总投资2500万元、年产24万公斤食用菌的种植基地项目。同时加快安邦乡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期建设,利用安邦乡双兴村国家AAA级旅游区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精心打造安邦乡现实版的“QQ农场”,推出了“私家菜园”和“私家稻田”两个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田园休闲、享受大自然的农耕乐趣。
坚持市场拉动战略——
向建设三产发展“引领区”发力
坚持市场拉动战略,向建设三产“引领区”发力,不断培育壮大“新字号”。
2016年,尖山区按照市委全会部署和要求,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服务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同时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做文章,加快推进皇都国际广场投入运营,以双兴旅游景区为重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努力打造宗教文化、农业体验、休闲观光“三位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努力补齐服务业的短板。
依托滨水北城建设,在双兴福悦湾区域发展安邦河文化一条街、名小吃一条街,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努力把尖山区建设成为双鸭山市的“服务站”、“会客厅”、“游乐园”。
坚持“一创两建”——
向宜居幸福“中心区”发力
坚持“一创两建”,向宜居幸福“中心区”发力,推动“一创两建”工作提档升级。
尖山区全力打造“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今年将采取水泥硬化,铺设红砖、煤矸石等形式,改造、修缮、维修巷道280条。目前,已经修整巷道198条,面积15万平方米,5.3万延长米。
积极开展“背街巷路”抢修攻坚战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会战,抢时间、抢进度,坚决完成剩余的82条背街巷道改造任务。同时,重点抓好村屯环境整治和村容改善,改造双胜村主路1.5公里,新建公立村内水泥路520延长米,硬质边沟900延长米,修建文体广场1处、新增路灯26盏、新建垃圾收集点42个,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坚持改善民生——
向创新服务“示范区”发力
坚持改善民生,向创新服务“示范区”发力,推动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
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全区2049户、2122个贫困对象,采取产业带动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劳务输出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五个一批”,确保精准脱贫。
积极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最高500元,差额救助额度每人每月322元;为低保对象办理二次报销,报销封顶线提高至6万元/年,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65%,实现困难群众“政策性”脱贫;对因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因遭遇突发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等特殊困难家庭和个人,给予“救急难”临时生活救助。
重点投资300万元,修建建国、师范附属小学塑胶操场,对平行路小学进行维修;投资120万元,改扩建文化路和玉龙小学附属幼儿园。全面完成小尖山、窑地采煤沉陷棚户区3400户居民征拆安置工作。
原文:http://ww.hljjjb.org.cn/SimpleShow.aspx?id=1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