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30日讯 8月30日,一支由媒体记者、历史学者、网络名人、红军后代、大学生代表等30多人组成的“电亮新长征路”活动团队,乘坐纯电动汽车从广东佛山启程。
活动团队穿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9月13日,历经半月长途跋涉,顺利抵达昆明。活动总行程共2465公里。
这一路上,爬山,涉水……

广东梅岭雄关巍巍
广西贺州龙头风力发电厂美得像童话。

贵州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拍到的梯田也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云南会泽古城夜晚灯火阑珊。
寻访梅关古道、湘江战役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盘县会议会址等红色遗迹,倾听红军后人、长征见证者讲述历史,追忆艰苦卓绝的长征历史。
“在最靠近村口的地方,有一名红军牺牲了,还端着枪蹲在那里,那枪就架在柏枝树上。”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城东村老屋场村的刘发育老人,今年已经90岁。光华铺阻击战打响时,当时年仅8岁的刘发育亲历了整个过程。82年过去了,老人对这段历史仍历历在目。
光华铺阻击战亲历者刘发育模仿牺牲的端枪红军。
这一路上,采访,参与……
除了上高山、入深林,队伍还在6米深的地下走了一次长达千米的“电亮长征路”。在狭窄、阴暗、闷热、充满霉味的地下隧道中,城市的电力动脉在身边经过。“电亮新长征路”队员穿上防护服,亲身体验地下巡线。
活动成员走进广东佛山的电磁厨房、广西柳州的地下电缆隧道、贵州雷山的智能配网仿真基地、云南曲靖会泽古城供电所等,对话南方电网驻村干部、遵义花茂村“乡愁电力服务队”、会泽古城的基层供电团队等,观察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电力建设的变化,感受南方电网在电能替代、精准扶贫、农网改造等方面的成效。
会泽卡郎村委会石桥沟村,村民秦会冬在自家烤烟房里。农网改造后,她用发电机鼓风,烤烟更加便利。
在被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贵州遵义花茂村,活动团队找到了“乡愁”。这里山明水秀,道路整洁,小楼林立,还留存了特色的土陶工艺,令团队成员流连忘返。为保障花茂村的电力供应,遵义供电局加快对该村的农网改造,还成立了“乡愁电力护卫队”,为当地提供电力服务。
花茂村的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经过电网入地整改后,原来凌乱的“蜘蛛网”都不见了。
追寻红色足迹,感受长征精神。半个月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留给团队成员们的印象却是深刻的。听一听,活动成员们怎么说:
@蔡小心
蔡晓新,铁原大血战名将蔡长元之子
在广西到贵州段的参访中,我被当地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深情所感动。一位亲眼目睹了湘江血战的当地农民刘发育老伯伯,得知我是参加了长征的老红军的儿子,就一直拉着我的手,为我们讲他的见闻。当时,我们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而在现实中,更令我感动的,是南方电网的干部职工,克服困难,不计盈亏,坚决执行国家的村村通战略任务,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光和热,送进了每一户农民的家中。当年在此战斗的前辈们,不论是否还健在,看到自己的“解放全中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最朴素的理想,在日新月异地被落实,一定会无比欣慰的。
@凯恩斯
吕长顺,新浪财经著名博主
在“电亮新长征路”活动中,我接触了电力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感受到电网公司已经成为一个打通电能产业链,服务于下游终端用户的一个服务型公司。现代社会已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电。同时,电网的功能和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输电网络正在向综合配置能源、产业、信息等各类资源,带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城市发展的智能化电网转变。
@洋光摄客
郑恒鹏,专栏作家、人文摄影师
荣幸能跟着“电亮新长征路”队伍一起循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追寻部分红色足迹,先后经过佛冈、韶关、连山、贺州、桂林兴安......沿途参观南方电网的科技新成果、重返红军战场、聆听革命长征故事,所有的一切历历在目,久久的浮现在我的眼前,不忘过去,珍惜现在。而央企南方电网在新时代中勇于承担责任,无论路途多遥远,无论前路多艰辛,南方电网都将绿色清洁能源引进千家万户,让百姓享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
@关河五十州
赵劲,近代史作家
除追寻红色足迹、缅怀先烈外,还体验了电动汽车出行的便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方电网在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项目。它让我认识到,虽然时代不同了,但长征精神永不过时,红色基团和种子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同时我相信,随着“电亮新长征路”活动的开展和广泛宣传,长征精神会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再听听主办方南方电网公司怎么说:
希望通过“电亮新长征路”活动传承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励公司上下主动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体现央企担当,为创建“管理精益、服务精细、业绩优秀、品牌优异”的国际一流电网企业注入精神动力、凝聚发展共识。(来源:南方电网供稿)
原标题:电亮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