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26日讯 9月18日,乌苏里江饶河段水位达到98.61米,超保证水位0.41米,为4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全县2万亩耕地、3万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江水暴涨,洪魔肆虐。美丽的饶河顿时失去了以往的灵秀静谧。面对滔天洪浪,县人武部根据军分区指示,应饶河县委、县政府请求,先后出动民兵435多人次奔赴抗洪一线,始终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机动突击力量,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任务艰巨就冲到哪里,展现了昂扬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灾难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抗洪救灾的“集结号”紧急吹响,县人武部党委迅速组成突击队,奋勇冲先,一往无前。在抗洪救灾最艰险的地方,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起来。
根据任务分工,县人武部需出动民兵125人。受领任务后,人武部党委立即召开党委会(扩大会),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动员机关工委、饶河镇和大通河乡民兵应急分队125人做好出动准备,小佳河镇、西林子乡动员民兵90人,作为预备队,设立了指挥所,明确任务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做好相关物资准备,同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军分区。
9月13日,大楞地段告急。饶河镇应急分队45人立即赴大楞地段执行筑堤护田任务,连续奋战3个昼夜。9月15日,县人武部防汛指挥部出动民兵的命令后,又迅速集结80人赶赴王家店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王家店地段地处乌苏里江拐弯处,是乌苏里江饶河段最容易出现险情的地方。大通河乡武装部部长李福军,身患甲状腺癌,不能从事剧烈活动,但接到动员命令后,二话没说,迅速组织人员,不仅完成25人动员任务,还多动员12人参加,并亲自带队赶赴集结地点,体现出了一名退伍军人的优秀品格。队伍到达后,迅速展开抢险工作。从13时至20时,冒着倾盆大雨连续奋战了7个小时,装填土石75方,搬运沙袋1万余个,成功将200米险段加宽加高。
灾难面前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一支标杆
9月16日8时,县人武部政委李爱平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出动应急分队支援大楞地段抗洪的命令后,他立即集结80人赶赴危险地段,开进途中,接到县防汛指挥部撤离、任务解除的通知,此时人员可以解散,但考虑到灾情形势严峻,李爱平未解散应急分队,原地待命。果然,11时30分,县防汛指挥部通知人武部急援靠山村,此时,已经是午饭时间,但应急分队还是在救灾现场。
9月17日,指挥部通知县人武部迅速赶赴北大桥江堤执行任务。60人的应急分队快速到达现场,执行护坡和压制管涌为1800米江堤24小时巡护任务。
一件塑料薄膜雨衣、一双雨靴打扮的李爱平在大雨中的江堤边一直泡到深夜。江堤发生险情,李爱平心急如焚地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到底,绝不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不论是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还是发生危险的最前沿,冲在最前面的是党员。群众发自内心的感叹:生死关头,关键时刻,党组织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滔滔洪水面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就是钢铁长城,与广大群众众志成城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让肆虐的洪流望而却步。
灾难面前 人武部绘就感天动地的时代画卷
汛情发生后,县人武部始终在军分区党委和县防汛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期间军分区司令员刘东喜、政委韩玉平多次就开展好抗洪抢险工作下达指示,并给予鼓励和表扬。9月19日,在人武部官兵连续奋战7天、人困马乏之时,刘东喜司令员亲临现场,看望人武部官兵,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军分区副参谋长马松才和作训科科长张宝传亲临现场,全程参与指挥和决策,确保了整个抗洪抢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顺利圆满。
接到抗洪任务后,县人武部政委李爱平和军事科参谋於洪杰主动推迟休假,副部长李波本已请假在双鸭山陪护岳母,接到通知后,立即放弃假期,离开无人照顾的岳母,从双鸭山打车回到饶河。政工科科长张景涛和弹药库职工王福军停止休假,全体干部职工闻战而起,主动请缨,中秋节均未休息,不分白天昼夜,随叫随到,全程参与,始终冲锋在前,很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机关工委武装部部长朱明昌,已经51岁,嗓子经常咳血,在佳木斯等地就医均未确诊,本打算征兵任务结束后去哈尔滨做进一步检查,但接到抗洪任务后,连续4天带领民兵奋战在抗洪一线。
参加抗洪抢险任务中,各项物资器材和后勤保障任务较重,为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不给已经焦头烂额的地方领导添麻烦,县人武部立足自身解决问题,接到抗洪抢险任务后,先后投入6000余元补充抗洪器材,从救生衣、迷彩服、锹镐、绳子、手电筒到编织袋均自行解决。在解决好自身保障问题的基础上,人武部应指挥部指令,在抗洪物资和后勤保障上力所能及地支援地方政府,得到地方领导的一致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