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军和他的“农头工尾”产业链
东北网双鸭山8月30日讯(记者 宁振坤 马淑芬 徐杨)家家砖瓦房,户户小轿车,全村580户村民近一半是百万富翁,15户是千万富翁!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宝清县宝清镇和平村!村民们说:“这得感谢刘明军啊!他脑筋活、思路新,带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刘明军是村民眼里的“潮人”,村民对他的评价是,跟得上形势,满脑子都是新点子!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筹、电商……对于这些时髦的概念,刘明军不仅理解,而且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早在2003年,刘明军就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年利润逾40万元,成为全市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状元户”。2005年,刘明军毅然挑起了和平村村长的重担,带领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凯歌。
多年来,“调结构”深深厚植于刘明军的心中,他和村民们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撬动大市场。上任伊始,刘明军就说服村民摒弃传统的漫撒籽种植模式,建起了水稻育秧大棚,当年,全村水稻亩均增产400斤,最高垧产达到2万斤!
刘明军经常开导村民:“无工不富,无贸不活。农民想致富必须用活土地,勇闯市场!”他带头组建了合作社,锁定“农头工尾”产业链,目前,全村540垧地95%实现了流转。
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村民们在刘明军的引领下投身商海,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各显神通,释放大动能。如今,和平村村民有400户经营农副产品收购,120户从事农产品加工,30户做起了运输……村民的腰包鼓了,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3年,我省在三江平原发现罕见富硒带,宝清县位于富硒核心区。刘明军敏锐地洞察到了富硒产业的发展前景。当多数人还在观望“行不行”的时候,刘明军果断地拍板“我要干”!他率先带领村民试种富硒水稻,并注册了“冷泥”富硒米商标。
供给侧改革,粮食产业怎么做?刘明军有自己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就是让百姓吃的好、吃的安全。我们就做百姓放心、市场需要的富硒绿色有机食品。”2015年,为保证大米的硒含量和绿色无公害,合作社采用了成本较高的生物菌肥,并在宝清县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全省最大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冷泥”牌富硒大米一上市就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高端富硒米售价达100元/斤,合作社2015年纯收入200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近3万元。
今年,意识超前的刘明军又搭上了“互联网+农业”这趟发展快车,在网上建起了“冷泥商城”,富硒米等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销到国外,月销售额达64万元。他还“众筹”40多万元,自己出资70多万元,购买了8架无人机及配套设施,其中6架用于作业,2架用于航拍。
谈起未来的发展,刘明军信心十足。他说:“我们要继续按市场需求调结构,在致富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