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解决“中梗阻”消除“末梢炎”
周琦 胡德利 本报记者 刘晓云
核心提示
全省发展环境整治推进工作会议后,双鸭山市委、市政府迅速研究贯彻落实的思路措施,多措并举、全力攻坚,狠抓责任传导、服务优化、问题整改、查案问责等重点工作,紧盯基层科所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在全省率先开办全市科所队长优化发展环境自查问题社会评价集训班,为打通发展环境“最后一公理”,彻底解决“中梗阻”“末梢炎”等突出问题,打出了新一轮环境整治“组合拳”。
聚焦基层难点紧盯科所队
双鸭山把环境整治的目光聚焦在基层、紧盯“关键人”、打出“组合拳”。
传导压力。市委、市政府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召开专门针对全市778名基层科所队长和主任的发展环境推进会议,市委要求,对发展环境恶劣、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县区和部门,要严厉问责有关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部门“一把手”,必要时对班子进行调整。
强化教育。市委在全省率先开办了“全市开办科所队长优化发展环境自查问题社会评价集训班”,对全市各级科所队长778人分十期进行集训,每期学制2天。8月9日~10日,第一期来自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监局、市煤炭生产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等10家单位的80名具有执法权的科所队长进行了集训,9月底前,将对全部科所队长集训一遍,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此次集训班参加人员之多、覆盖面之广、纪律要求之严在双鸭山市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切实提高了科所队长对发展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规范了权力运行。
约谈提醒。针对行政审批、执法司法、涉企行业等重点领域,两级环境办对基层科所队进行梳理分类,紧盯这些“关键人”进行集中约谈和重点约谈,共召开153场、300余人次的科所队长座谈会,强化了科所队长的自律意识和服务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查摆梳理问题加大整改力度
按照市委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市委环境办拓宽线索渠道、认真排查梳理、狠抓问题整改。
拓宽信息渠道。市委环境办确定566名村、街道办事处(社区)“第一书记”为环境整治信息员;在协会商会、个体工商户中聘请135名民意代表,收集民意、征求建议、定期反馈。两级环境办都公示了受理举报电话,各县区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环境整治监督员,在企业设置优化环境监测点,警示防范并提早发现影响环境问题。
加强明察暗访。深入基层社区和重点企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情民意,深挖影响和阻碍发展环境问题线索。两级环境办走访街道办事处73个、社区206个、企业128个、机关单位148个,召开企业座谈会144次、居民代表座谈会141次、机关座谈会128次,下发各类调查问卷10000余份,对182家单位和79家办事大厅进行了暗访。发现纪律作风、民生、审批环境、公共缴费、服务效能方面问题和案件线索以及意见建议等近1000条,为优化环境找准了突破口,为问题整改、查案问责打下了基础。
加强问题整改。针对排查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和省委环境办督查反馈提出的问题,两级环境办逐条梳理、建立台账,确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整改时限,制定下发问题整改督办单,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按时反馈。目前,共下发问题整改督办单、问题整改建议178份,已经收到反馈报告单73份,一些纪律作风、服务效能、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注重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效能
“市、区两级安监部门存在重复检查现象。”日前,新时代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每年市、区下来检查至少三、四十次,企业负担很重。
市委环境办调查后确认此问题存在,原因是市安监局没有合理、科学对检查做出规划,导致出现交叉、重复执法检查问题。市委环境办随即下发了整改督办单,要求市安监局转变执法观念,做好权力清单和权力下放工作,明确职责,进一步规划规范检查工作,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市安监局已经制定了规范检查的整改方案。
这是双鸭山整治环境的同时,注重发挥执法司法机关主动服务职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更优服务的一个生动事例。
该市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将全市企业划分为14类,确定了14家主责部门予以包保服务,积极推动主责部门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强化环境整治责任落实,由主责部门对所包保企业承担首办负责和领办代办制度,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多头执法、“中梗阻”及推诿扯皮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目前,已为42个重点产业提供了“领办”“联办”“代办”服务。
各县区规范整合、完善升级实体服务大厅功能,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深入开展了清查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工作,坚决砍掉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同时,加强对企业设立、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的“三期”服务,深入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实行领导重点项目包保推进制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审批、建设及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宝清县推进投资35亿元的万里润达粮食仓储及深加工项目期间,实行每天例会、每周报送两次专报工作机制,23天即实现开工建设。
突出查案问责打造公正法治环境
双鸭山市通过明察暗访、设立举报热线、开展专项整治等措施,加强对发展环境案件线索排查收集核查力度,动真碰硬开展查案问责工作。4月24日以来,两级环境办共梳理出案件线索78条,并针对这些线索深入开展初核与移交督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处发展环境案件16件17人,已结案10件10人,其中双开2人、开除党籍2人、党内严重警告3人、行政警告3人。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全面梳理权力清单,加快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时限,已先后对市本级473项行政(非)审批事项进行了3轮清理,共精简审批事项323项、保留150项,精简比例达68.3%,非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取消。
政法机关依法加强对涉及市场准入、不正当竞争等背后违法犯罪的查处,对涉企纠纷依法快立快审快执快结,努力保障民生、服务发展。市中级法院建立了“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和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开展了涉企执行积案专项清理和涉企矛盾纠纷调处;检察机关突出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严重经济犯罪;公安机关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作配合,破获涉及金融领域经济犯罪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挽回经济损失47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