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8月24日电题:“尖刀”是这样炼成的——武警湖北省总队第一支队练兵备战服务驻地群众记事
张光安、巢量、吴杰
今年夏天,武警湖北省总队第一支队先后在武汉、孝感、鄂州、荆州等地抗洪抢险,出动兵力两万余人次,在应对城市内涝、湖库溃堤、山体滑坡等灾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这个支队牢固树立战斗队、服务队思想,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戒备状态,做好冲锋陷阵的战斗准备,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被当地群众誉为“荆楚大地尖刀兵”。
重锤击鼓蓄势出征
“当军人,就要打头阵!”这是十三中队列兵杨宗渝参加抗洪时的誓言。
7月20日,孝感汉川老观湖告急,一段子堤承受不住洪水冲击,瞬间溃口。来不及多想,杨宗渝一个箭步,只身扑了上去。战友们同心协力,防止了子堤全线溃塌。
谁也不会想到,刚入伍时,杨宗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刺儿头”:新训骨干讲“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传统,他却说自己一不考学、二不入党,啥都不图,谁也别想指挥他;新训队的宣传橱窗有一句“勇当突击尖刀”,他却说这年头儿风平浪静的,哪还要部队当尖刀啊?
为让新兵搞清“为谁扛枪、怎样奉献、听谁指挥”等基本问题,这个支队每逢新兵授衔、授枪等时机,都要组织官兵观看支队抢险、执勤、反恐、援藏等纪录片,开展我军性质宗旨教育,强化官兵忠诚奉献、血性担当的精神。
每次任务前夕,支队还都要组织誓师大会,通过唱战斗歌曲、喊战斗口号、表战斗决心等活动,极力造势蓄势,激发官兵敢打必胜的战斗豪情。
“这些深深触动了我,勇争第一、从不放弃成为我的信念。”杨宗渝说。
加钢淬火保持战力
6月25日凌晨1时许,训练了一天的官兵早已进入甜美梦乡。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夜空的宁静——机场方向请求支援!
特勤官兵闻令而起,快速穿衣、领取装具、登车,仅用15分钟就将赶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擒获“不法分子”、排查“机舱险情”、拆除“爆炸装置”,整个处置行动有条不紊、快捷高效。
类似这样不打招呼、临机设置演练课题的紧急拉动,在这个支队已形成常态。而快速出动并非一时之功,主要得益于官兵强烈的战备意识和使命意识。
兵要天天练,刀要时刻磨。“军人的状态就是战斗和准备战斗,只有坚持全员全训、全天候练兵,时时刻刻不忘加钢淬火,部队战斗力基础才会牢固。”支队长李德新如是说。
这个支队任务方向多、转换快、要求高,为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和高质量,每次任务转换前后,都会开展“围绕任务训什么,结合实际怎么训”大讨论,及时论证训什么、怎么训、训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任务硬碰硬,训练就得实打实。8月上旬,支队刚完成跨区抗洪任务,返回驻地不到两天,就采取“集中组织、逐项实施、现场打分”的方式,对55名“武教头”和38名机关干部进行考核,7人因自身动作不规范、6人因组训技能不过关被责成“回炉”。
训练有素临战自如
作为湖北省防汛抗洪第一梯队,这个支队十分注重加强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每年四五月份组织官兵在长江复杂水域进行冲锋舟操作集训,六七月份在武汉东湖开展“横渡东湖”游泳训练,单兵突出水中自救、互救、搜救等基本技能,团队则重点练习冲锋舟快速安装、离靠岸技巧、编队行进、协作转运、水上营救等课目。
训练有素,临战自如。7月13日,梁子湖区涂家垴镇鲁家河出现两处共150米的连续管涌堤段,情况十分危急。
“我水性好,先下去找出水口!”二大队大队长张陶杰跳下水,用身体去堵住一处大的水口。
凭借良好的水性,张陶杰站稳了脚跟。经过3小时激战,险情终于得以控制。
2012年,农历大年三十下午,时任支队作训参谋闫磊在襄阳老家探亲。忽然听到屋外有人大声呼救:“跳江了!有人跳江了!”
闫磊冲到现场,拨开人群,双手一撑跃过护栏,脱掉外套鞋子,纵身跳入江中,向落水的老人奋力游去。
在离老人两米多远时,闫磊扎进水中,潜到老人身边,双手托住老人髋部并掉个个儿,让老人背对自己。然后,他用双手卡住老人的腋窝,运用反蛙泳拖带技术,游了20多米,将老人拖到了岸边。
闫磊除夕救人的消息传开后,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跳江救人,不仅是军人见义勇为的责任,更源于平时扎实训练打下的基础。”闫磊说。
这个支队组建仅有短短27年,却先后涌现出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冠军胡翔,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第十四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少杰,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季军肖腾等先进个人,8人荣立一等功、30人荣立二等功、2000余人荣立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