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网页 > 宝清县 > 宝清新闻 正文
北宝村记事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8-05 08:30:18

  东北网双鸭山8月5日讯(记者韩庆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七月的北宝村,荷塘里刚刚栽下的莲花,迫不及待地从水里吐出嫩嫩的绿叶,处处洋溢着农耕生产和小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气象。

  宝清县七星河乡北宝村位于宝清县县城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与七星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毗邻,传统的主导产业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

  在玉米失去了国家收购保护、大豆遭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水稻价格较低的大背景下,如何调整种植结构,如何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当下农村工作面临的棘手难题。

  今年以来,北宝村紧跟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积极拓展农民的致富渠道,依托与七星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毗邻的生态资源优势,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北宝村村民增收致富的着眼点,谋划农业产业新的增长极。

  说起北宝村的湿地旅游产业定位,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被市委组织部派来北宝村任第一书记的赵人宵。驻村担任村第一书记的赵人宵通过调研发现,受国家粮食政策影响,村里的玉米种植户茫然了,失去了农业生产的方向,急需给予种植结构指导。

  也许是多年工作知识的积累,也许是农业产业发展视角的新颖,也许是细心走访调研成果的积淀,驻村第一书记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村民把赵人宵的建议看做增收致富的重要参考。

  “以前在机关单位工作,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如何处理‘三农’事务,没有经验。”这是赵人宵的不足。但是,“‘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的服务思想是和‘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实事办到群众的眼睛中,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的工作思想,以及善于学习、善于领会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发展观念”还是第一书记赵人宵最大的长处。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赵人宵将“尽己之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为任职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寻找突破口”作为工作信条。在强化党建工作的同时,将村党支部作用发挥,作为推进北宝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堡垒,积极开展小村的文化建设、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实施帮贫助困工程,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

  在县新农村办、县体育局和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宝村集村民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2300余平方村民广场竣工了。

  在农业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赵人宵自筹资金5000元,带领村民试种植的1000株耐寒荷花长出了嫩绿的荷叶。与村两委共同努力,实施全村旱改水80余公顷的目标实现了。

  村容整洁,村风淳朴,万亩良田生长着增收的希望。

  而谈起试种这1000株植耐寒荷花,赵人宵说,依托与七星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毗邻的生态资源优势,北宝村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北宝村村民增收致富的着眼点,种荷花就是北宝村实施湿地生态乡村旅游的启动曲,让“荷花诱人”成为北宝村发展旅游的一景,让莲花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

  赵人宵和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莲花每亩投资约1.7万元,每亩产莲藕4000斤~6000斤,批发销售每斤2~4元,莲子每斤也至少卖15元,算下来每亩收益少说也得2.5万元,当年就能回本,第二年基本不用投入,三年就可见大效益,比起种玉米,具有绝对的增收价值。赵人宵还介绍说,莲藕试种只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形成规模后可以集莲藕种植、水产养殖、产品加工、良种培育、旅游观光于一体,实现综合型发展的生态农业。

  如今的北宝村,村民热衷于产业调整,热衷于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更热衷于农业新思想、新观念的汲取与运用。依托资源谋发展、依托思想抓经济、依托干劲谋增收,成为北宝村发展农业的新追求。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