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维合在黎巴嫩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8-02 10:24:40

  东北网双鸭山8月2日讯(实习生 付文彤 王玥 记者 白晓东 杨昕宇)中东,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术语,欧洲人把东方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大约是指地中海的东部和南部这片区域。然而就是这个面积并不太大的区域,却成为了这颗星球上最为复杂、战事最为频繁的地方。

  为了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78年3月15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成立,简称联黎部队,最开始它的任务期只有6个月的时间,但是由于黎巴嫩境内冲突不断,联黎部队的任期一再延长,直到今天,这只部队已有29年的历史,它也因此成为了联合国派出的任务期最长的一支维和部队。2006年,在这支负有特殊使命的部队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军人的身影。

  姚鑫是第15批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士兵,所在分队主要担负建筑工程保障、基础设施抢修、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在枪口下执行任务,其中的惊险外人很难了解。作为军医,姚鑫的任务包含门诊日常工作、扫雷现场卫勤保障和对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援助三个方面。从踏上这片动荡不休的土地那一天开始,姚鑫就在经受严峻的形势所带来的考验。

  擦肩而过的流弹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之间的临时边界线“蓝线”地区被视作“死亡地带”。所谓“蓝线”就是联合国在地图上划定的一条121公里长的黎巴嫩和以色列临时分界线,也称黎以停火线。在这里,中国维和工兵要按照联合国相关决议,通过将带有“联合国”字样的蓝桶立上已经浇好的水泥柱,形成一个个界桩,把这条“蓝色和平线”真正地筑在黎以边界上。

  然而,“蓝线”是雷区密布的“死亡地带”。为防止越境偷袭,在上世纪先后爆发的5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在黎以边境埋下近50万枚地雷。

  因此,首先要进行扫雷作业。为了将物资用料从安全区域送达由联黎部队确定的点位,中国扫雷队员需要开辟一条宽2米,长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的安全通道。姚鑫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在扫雷作业中提供现场卫勤保障。

  姚鑫告诉记者,扫雷作业进程非常缓慢,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首先是随时间推移,爆炸物的物理性能会发生变化,周围的土壤环境也会改变并导致雷场位移;其次是外部环境恶劣,除了忍受蚊虫叮咬,扫雷官兵常常在枪口监视下作业,面临巨大压力。

  维和期间,生死考验无时不在。在一次扫雷过程中,扫雷作业手正在用探雷器探测。身处“后方”的姚鑫紧张地盯着扫雷作业手的动作。突然,姚鑫感觉有东西从身边飞过。扫雷作业手也突然卧倒。“不对劲!”姚鑫瞬间懵住了,但军人素养和职业技能让他立即清醒过来,这是对面有射过来的子弹。姚鑫立即卧倒,和扫雷作业手一起慢慢退回去。就这样,姚鑫与“死神”擦肩而过。

  军医变“村医”

  除了执行工程任务,在看到当地村民有病难治的情况时,姚鑫所在分队还与驻地村庄沟通,在当地建立联合医疗站,定期派出医生坐诊,救死扶伤。

  姚鑫告诉记者,因为局势动荡,战乱不休,黎巴嫩很多地方卫生条件都很落后,姚鑫部队驻地附近就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村落。村民们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也更治不起。

  在黎巴嫩看病难,看病贵。正规医院做一次胃镜,费用高达2000元人民币。中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建立的联合医疗站,其实就是为了给当地村民、难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帮助和健康咨询,尽最大能力解除他们的病痛折磨。

  姚鑫每周固定时间都会去坐诊。每逢就诊日,村民、难民们很早就赶来排队,等待中国维和军人给他们看病。“这里的病患者大都是身体疼痛、感冒发烧及胃病等常见病,所以中国的止痛药、中医膏药特别受欢迎。”姚鑫说。

  有一位村民长期腰痛,姚鑫诊断是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中医膏药特别有效,姚鑫对症下药。在敷用膏药两个月后,这位村民的疼痛明显缓解。7月的一天晚上,一名黎巴嫩老人左手掌被毒蛇咬伤,他先后去的两家当地的医院都因缺乏蛇毒血清,无法对其进行救治,医院的工作人员建议老人到中国维和部队试试。当老人辗转找到姚鑫时,已经距被毒蛇咬伤一个多小时,左手从手掌到肩膀都已经肿胀,伤口发黑。姚鑫马上对老人进行排毒处理,使用抗蛇毒血清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处理。经过有效救治,老人伤情得到了控制。

  语言不通是个难题

  黎巴嫩属阿拉伯国家,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70%的人是穆斯林。当地局势冲突严峻,黎以双方交战和当地IS恐怖分子都是时刻威胁着维和士兵的安全。在执行任务时,语言不通更是个难题。

  有一次,部队接到一个任务——清理河道。这条河是一条恰好流经黎巴嫩和以色列临时分界线的淡水河,是沿岸村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沿岸村民沿河筑坝拦水,同时,河流上游杂物漂流拥堵,两岸山石滑落造成河道壅塞严重,下游的村民严重缺水。联黎部队应黎巴嫩和以色列方面的请求,决定派兵清理河上的水坝和壅塞物,缓解下游村民的饮水难题。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由中国维和建筑工兵分队执行。根据联黎部队司令部的要求,中国军人在施工作业中既不能改变河道的形状,也不能改变水流的分配比例,更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将原有河道挖宽挖深,还不能出现越界行为。

  “这条河本来就是临时分界线,如果出现越界行为,河对岸的以色列哨兵就可以开枪示警,所以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姚鑫告诉记者。

  为了精细控制机械作业范围和动作尺度,分队和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工程处的官员们多次对照卫星图和地理坐标信息修正作业范围。战士们还在河道中心线上设置标识物,防止机械作业过程出现越界。

  谨慎并不能避免危险。在分队准备挖开河上黎巴嫩一侧某度假村设置的水坝时,度假村老板带着六个年轻人气势汹汹赶来,阻止分队施工。虽然没听懂对方说的什么,但分队士兵听语气知道这个老板不是“善茬”,尝试着用手语与对方交流。但这个老板二话不说,直接拔出手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分队官兵们。此举吓坏了在施工现场的黎巴嫩联络官,他迅速跑过来,示意驾驶员赶快走出驾驶室,不然对方真会开枪。因为度假村老板和当地村民的干涉,清理工程被迫停下来。两天后任务继续进行。工程持续了十余天,分队官兵每天在数十名当地人的严密监视下作业。

  和平最宝贵

  由于动荡的局势,姚鑫驻地所在黎巴嫩地区经济落后,居民生活困难。看到当地的百姓因为营养不良、生活习惯落后而常常染上疾病和死亡,姚鑫总会感到无奈和遗憾。

  “和平太重要了,一个国家没有和平就没有幸福安定可言。”姚鑫说,执行任务以来,最大感受就是和平的珍贵,此外,让他很骄傲的是,中国维和士兵在国外很受尊重,每当他和战友们外出执行任务,经常会看见当地居民友善地看着他们。此时,一种更深的责任感就会涌上心头。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