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础建设困难群体救助城乡居民就业
胡德利 本报记者 刘晓云
核心提示
双鸭山市虽然当前经济压力超出以往任何时候,城市转型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但全市上下仍恪守为民情怀,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均衡”的思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时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把公共资源、公共财政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保证民生支出,补齐民生短板,织密城乡基础建设网、困难群体救助网、城乡居民就业网这三张民生保障网,做到年度有计划、长远有规划,一级抓一级、年年有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织密城乡基础建设网
12日晚8时许,一场持续的暴雨让尖山区站前石油小区6号楼4单元的3户房屋开始漏雨。接到居民求助电话,市房产管理局主管领导和维修人员立即冒雨赶到现场。经勘查,系房屋老旧排水口不畅所致。临时处置后,房产管理局主管领导决定结合该小区的维修改造,对该楼实施平改坡工程。
1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平改坡已近尾声。经过改造后的小区,干净的水泥路边铺着人行道砖,原来破旧的小区中庭也铺上了平整的水泥面,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楼道里,也刷过白灰,鲜见乱涂乱画、小广告和堆积物。一名保洁员正在清理附近的垃圾箱。“现在小区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正在树荫里聊天的刘大爷说。
双鸭山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工程自去年开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安排和部署。该市今年的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以继续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及建设美丽城市和乡村“一创两建”活动为动力,重点治理老旧住宅小区环境“脏、乱、差”及解决小区功能性问题。截止到目前,已对龙祥小区、站前三利小区、站前石油小区、啤酒小区等8个老旧住宅小区(大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维修改造,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内外墙粉刷、平改坡改造、挡土墙砌筑及抹灰、庭院道板翻铺、小区广场维修、完善小区绿化、单元门粉刷、木单元门更换、楼道文化建设、下水维修改造等项目,从硬件上提升老旧小区的服务功能,实现老旧小区整体“提档升级”。今年以来,已接管弃管楼房69栋,有27栋单体楼和3个老旧居民小区告别了无物业管理的窘境。
双鸭山根据实际情况将整治改造后的小区采取专业化物业服务或居民自管,形成老旧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舒心和方便,努力为居民打造一个“设施齐全、整洁优美、秩序井然、适宜人居”的良好生活环境。
今年,感受到变化的不光是老旧小区居民。从7月1日开始,主城区结束了12万户居民和5000家企事业单位分区定时定点供水的历史,实现该市主城区24小时供水。作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双鸭山市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长期受到水资源匮乏的制约。市委、市政府把缺水之难、盼水之切纳入改善民生“天字号”工程,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紧缩支出、筹措资金,于2015年8月全面启动了寒葱沟24小时供水改造项目。市自来水公司一方面完善了寒葱沟供水项目,一方面组织实施老旧楼房地沟管线及小区内分支管线改造、加压泵站变频改造、更换阀门、水源井清洗等重点项目。终于在7月1日实现了主城区24小时的供水目标。
与此同时,该市今年市政建设不搞“高大上”,从百姓身边难事做起,全面整治背街巷道。目前改造完成背街巷道351条,义务植树217万株,栽植花草42.8万平方米、草坪13.7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8.75万吨;
全市还实施了垃圾袋装化转运,居民小区减少了开放式垃圾箱的放置,拓展了小区的公共空间,避免了运用开放式垃圾箱收集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
感受到实实在在变化的还有采煤沉陷区、棚户区的居民。19日,记者在尖山区马鞍山西侧看到,原先依山而建参差不齐的破旧棚户区已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片紧张施工的工地。改造后这里称为尖山区惠民新城二期A区,截至目前共计开工32栋,涉及居民1644户。
双鸭山近年来加快推进了采煤沉陷区、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独立工矿区、城乡危房改造,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暖房子,今年城市棚改竣工住宅1228套,回迁居民738户;沉陷区棚改开工建设住宅10890套。力争“十三五”末,全部完成剩余的10万余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织密困难群体救助网
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社区食堂便民工程”,采取“民办公助”和“五个一点”经营模式,在红远、宏如两个社区创办了爱心食堂,解决400余名老年群众就餐问题;四方台区为民社区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经常化;岭东区东湖社区开办了“4点半课堂”;宝山区星福社区为老军人开展特色服务;集贤县繁荣社区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使40人实现了再就业;友谊县培育了社区居民领袖和公益性社区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民情调解、社区教育等专业服务队伍;尖山区春晖社区开展的“六卡”便民服务等各式各样的特色服务,推进了社区服务的多样化。
这些是双鸭山创建“幸福社区”的一个个鲜活示例。“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是为助力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去年7月,该市组织开展了城市“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并下发了《双鸭山市创建城市幸福社区(2015年-2017年)实施方案》。
城市幸福社区创建目标是,从2015年起,全面开展城市幸福社区创建活动,每年按照30%的比例达标,力争至2017年底,把全市90%以上的社区打造成为“社区安全又舒适,邻里友善互关心,社区事务齐参与,社区幸福共分享”的幸福社区。
双鸭山以“幸福社区”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今年,该市紧紧围绕社区就业、社区扶贫、社区环境和平安社区创建,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一是开展社区“救助、就业、救济”一体化行动。市民政局对双矿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摸排,符合救助条件的3002户将分别纳入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就业部门对社区失业情况、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意愿及因看护家人不能就业人员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二是为民服务更便捷。以社区为载体,开办社区饭堂,开展家政、照看病人等服务,市民政局与集星公司共同筹建社区便民公益服务热线,开通后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配送、居家养老、维修等便捷服务;三是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发挥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作用,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吸收社区网格长、物业人员、保安员、卫生员作为社区义务治安员,群防群治;四是优化社区居住环境。从4月份起,开展了以整治社区环境为主题的“创建幸福社区、打造美丽家园”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居民种植花草树木,清理小区内的垃圾和乱堆乱种、乱贴乱画,创建“绿、净、美”的社区环境。
该市同时加快推进养老院、看护院建设,全力解决好困难群众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并解放劳动力。今年将在市区新建成4所社会福利院,新增床位500余张,用以解决失能、失智、生活困难老人群体养老难题。
受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双矿”)生产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企业严重亏损,职工生活困难。双鸭山市坚持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从3月底开始,在全市开展以“煤城一家人,共同渡难关、携手求发展,脱困奔小康”为主题的帮扶活动,活动形式是“市级领导进班组、党员干部进家庭、社会各界送温暖”,活动时间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年底。“两进一送”活动,对4561名双矿困难职工进行全面摸底,并根据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等情况制定出台了系统帮扶救助方案,确保困难职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以“两进一送”活动为牵动,以农村、矿区贫困人口为重点,双鸭山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按照整合资源、系统谋划、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动态管理的“造血”原则,统筹做好市、矿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不让任何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不能掉队的还有困难家庭大学生。双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生活情况,特别是生活困难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提出了“不能让一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因生活困难而不能入学的工作目标”。
经了解,2016年市区高考考生2888人,贫困学生约1000人。6月29日召开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总工会、市民政局、团市委、双矿集团等多家单位配合的拟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工作会议,商议入户走访、核对拟受助学生信息、避免重复资助等工作,待高校录取后开展救助工作。各帮扶救助单位预计对每个贫困学生资助2000元助学金,保证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计划8月中旬举行2016年“金秋助学”活动启动仪式,用于对成绩优异而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
织密城乡居民就业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是双鸭山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该市扎实推进双矿集团组织化分流,强力推进双矿集团深化改革,积极谋划建立劳动密集型项目扩大就业,帮助企业扩大域内煤炭销售,建立信息沟通与衔接机制,市矿合作日益深入、领域日益广泛。
今年初,该市数十家单位有关人员到双矿集团,对申报转岗市政公益岗位的人员进行档案审核,在首批822名申报市政公益岗位的员工由市政相关部门接收的基础上,又有2686名转岗人员通过档案审核,开始移交。
市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与矿业集团辅业公司联合举办多次双矿集团脱困改革转岗分流人员用工信息对接会。对接的方式是,由现场提供岗位的各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岗位,各辅业公司提供人员和工种等情况。双方可以在现场就具体问题进行协商洽谈,会后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进一步咨询和沟通。
同时,各县、区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与辖区内各用工企业进行了及时的电话回访,了解各企业需求招聘的工种、年龄、数量、待遇等详细的用工信息,使各用工企业与转岗分流人员更好地匹配,提供一个人力资源对接的服务平台。
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目前双矿集团第一批3500人安置工作顺利完成。通过强化就业培训,开发花菇种植、黑蜂养殖、基建用工、看护养护等更多就业岗位,第二批5000人安置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中,目前,转岗分流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平稳,状态良好。
双鸭山还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出台了促进就业创业和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意见,已累计发放贷款182.3万元,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搭建就业平台。双鸭山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服务构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市总工会创建的“职工之家”网络服务平台就是满足新形势下职工的需求,为职工群众搭建集创业、下岗再就业、婚介和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主要分为工会之声、双鸭山人、综合服务三大栏目。“工会之声”主要用于发布全市工会工作动态;“双鸭山人”主要用于发布全市劳模典型、创业典型、下岗再就业典型以及为全市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典型人物事迹;“综合服务”包括创业金桥、劳务市场、招聘求职、法律服务、婚介服务等五大服务功能,可以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创业信息、知名律师信息、招聘求职信息、婚恋交友等各类信息。目前网站的技术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调试并运营。
原文:http://epaper.hljnews.cn/hljrb/20160722/212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