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利 本报记者 刘晓云
核心提示
当前,双鸭山市脱困转型任务异常艰巨,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遇到难啃的“硬骨头”。年初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双鸭山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在困难复杂的形势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广大干部正努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打好脱困转型组合拳,确保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在双鸭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尽快使全市走出困境、实现新发展。
找准目标定位加快转方式调结构
6月21日,总投资6000万元的饶河县中俄互市贸易区开通,这是集商贸服务、生产加工、旅游购物、商品展示、经贸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综合经济区。该项目的开通,在双鸭山地区对俄经贸转型升级战略中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和集散地。
6月6日,计划总投资35亿元,仓储能力可达350万吨、年加工玉米120万吨、水稻40万吨的宝清县万里润达粮食仓储及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这个双鸭山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40天,创造了“双鸭山速度”。
一个个重大招商项目,是双鸭山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推进全市脱困转型振兴快发展的生动体现。
双鸭山市抢抓国家实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大好机遇,以省委“五大规划”部署为引领,以产业项目牵动为切入,围绕实施“四大产业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主动融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浪潮,加快构建符合自身优势、契合发展趋势、适合市场走势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我们要按照‘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全市脱困转型振兴快发展的眼光和辩证思维,从客观实际着眼、从市场运作着手、从转化动能着力,借势挖潜补差,下决心破解软肋和制约,切实激发内生动力,把我市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市委书记孙喆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双鸭山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狠抓重点、破解难题。该市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成立了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的上海、深圳合作服务中心和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专项推进组,组队招商、驻点招商等多措并举,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亿元,开复工产业项目33个,龙煤天泰10万吨芳烃、三聚华本LNG等项目已具备试生产条件。
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政策调结构、围绕产业项目调结构,双鸭山市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今年把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常态抓好抓实。在4个专职推进组的强力推进下,目前全市绿色基地计划种植的39万亩“真绿”产品面积、品种和种植主体、地块已全部落实到位。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龙江丝路带”建设。双鸭山以对俄开放为重点,主动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饶河互市贸易区等市场体系建设,吸引外贸进出口产品生产要素和产业投资向该市转移和聚集。
推进“双深合作、南联北开”。双鸭山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和口岸特色等优势,主动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动为发达地区提供优质农产品和畜产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双鸭山市的58种农产品入驻深圳绿膳谷体验馆,19种农产品在深农“海吉星”商城上架销售,深圳前海“农迈天下”电商在双鸭山建立了绿色食品直供基地。双鸭山市与深圳市旅游协会共同签署了《深双两地旅游客源市场互换协议》。与深圳商报达成合作意向,深圳商报开辟北大荒旅游专版,集中推出北大荒旅游资源和产品。
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4月24日,双鸭山寒葱沟水库至净水厂12公里输水管线全线贯通;5月底城市中心城区供水“一库一厂两管线”工程(即库容9446万立方米的寒葱沟水库,设计日处理8万立方米的寒葱沟净水厂,水库至净水厂12公里输水管线,净水厂至市区6.4公里配水管线全面竣工,实现该市主城区24小时供水,结束了12万户居民和5000家企事业单位分区定时定点供水的历史。
作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双鸭山市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长期受到水资源匮乏的制约。市委、市政府把缺水之难、盼水之切纳入改善民生“天字号”工程,在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紧缩支出、筹措资金,于2015年8月全面启动了寒葱沟24小时供水改造项目。
“困难形势下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对于增强群众信心、形成良好预期、助推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市长宋宏伟表示。
受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企业严重亏损,工资持续拖欠,职工生活困难。双鸭山市坚持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把加强市矿合作做为双矿解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该市扎实推进双矿组织化分流,直面难题,勇于担当,强力推进双矿深化改革,积极谋划建立劳动密集型项目扩大就业,帮助企业扩大域内煤炭销售,建立信息沟通与衔接机制,市矿合作日益深入、领域日益广泛,第一批3500人安置工作顺利完成,第二批5000人安置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中,目前,转岗分流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平稳,状态良好。
突出抓好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该市开展了“两进一送”活动,对4561名双矿困难职工进行全面摸底,并根据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等情况制定出台了系统帮扶救助方案,确保困难职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出台了促进就业创业和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意见,已累计发放贷款182.3万元,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同时扎实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棚户区治理工作,城市棚改竣工住宅1228套,回迁居民738户;沉陷区棚改开工建设住宅10890套。
市政建设不搞“高大上”,从百姓身边难事做起。“原来我们这几条胡同中间就是顺水沟,路两边都是各家的烧煤和柴禾堆,什么车都上不来。”家住尖山区电大路合兴社区的陈大爷指着家门口刚刚铺好的红砖地面,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不仅路面铺上了红砖,清理了两边的杂物,路也扩宽了,大小车辆都能走到家门口。”
这是双鸭山年初以来开展城市背街巷路改造的一个缩影。该市深入开展“一创两建”和“幸福社区”建设试点,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0个、背街巷道351条,义务植树217万株,栽植花草42.8万平方米、草坪13.7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8.75万吨;市房管局进一步加大对弃管小区的管理力度,今年以来,已接管弃管楼房69栋,有27栋单体楼和3个老旧居民小区告别了无物业管理的窘境。
居家养老探索有了新进展。“竹板一打连声响,听我把社区食堂讲一讲;社区食堂办得好,空巢老人喜洋洋。想要吃饭不用生火,不用电,拿起饭卡到食堂……”这是记者在宝山区采访时,74岁的低保户李春艳表演的自编快板书《社区食堂赞》。
李春艳赞的社区食堂是宝山区运行近一年的“爱心食堂”。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社区食堂便民工程”,采取“民办公助”和“五个一点”经营模式,在红远、宏如两个社区创办了爱心食堂,解决400余名老年群众就餐问题。
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城市脱困转型发展,最大动力在改革,最大保障在法治。5月9日,双鸭山市委组织召开了为期一天的常委(扩大)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再次就发展环境整治提出明确要求,市纪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19个重点部门,围绕深化改革、精简审批、优化流程、执法不严不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梳理、加快整改。5月20日市委常委会议正式通过了《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的实施办法》,对8个方面的33项具体任务进行了目标锁定、措施细化和责任分解,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降“门槛”缩“走廊”。双鸭山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加快问题整治,破除体制机制弊端,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先后完成了市本级473项行政(非)审批事项三轮清理,精简比例达68.3%,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归并部门内部审批职能,取消不必要前置要件134项,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社区证明盖章由90个精简至8个;认真梳理87个便民热线、服务热线,对流于形式的全部取消,剩余热线将归集到110指挥中心统筹接办;组建了市职业教育集团和市检验检测中心,完成了人员、机构、编制的重新整合;农房规划审批权、城市管理执法权等已下放到各区。
依法行政是最直接的发展环境。目前,该市已经成立发展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和环境办,通过坚持整治重心下移,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紧盯关键岗位、重点部门、涉企行业和服务窗口单位,对破坏发展环境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次执法的问题。
打造“互联网+”新模式,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市政府办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正在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重点以压缩审批时限、减少非必要要件、优化审批环节为主要工作目标,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编制网上审批运行流程图,预计7月初将全面展开网上审批,网络审批平台正式运行工作。
双鸭山在对审批事项做减法的同时,对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做加法,重点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对已清理的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出了要求,强调“不批不等于不管”,要求各部门建立监管制度,保证政府管理不缺位。清理后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并对外公布。
年初以来,市企投中心共受理企投事项37项(已办结35项,正在处理2项),评查行政、刑事案件卷宗437宗,对发现的1556个执法问题彻底整改。以具有执法职能的基层科所队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先后查办违法办理贷款抵押登记证、违规发包工程等案件31起,处理47人。目前,全市已公开曝光典型案件10起,收到了良好的震慑和警示效果。
优化发展环境的努力正形成“洼地效应”和“集聚效应”,让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双鸭山仅去年就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招商,签订合作项目103项。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复工88个,完成投资58亿元。
提振精气神打造实干担当的干部队伍
华新村“第一书记”刘阳根据实际提出调整种植结构的思路被村“两委”班子采纳,今年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被区里确定为“专业村”,重点推进;宝山村“第一书记”赵红丽组建了庄稼院艺术团和秧歌队、广场舞队,组织了元旦联欢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文明……
当前,双鸭山市经济压力超出以往任何时候,城市转型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作为“关键少数”,要把“干”字突显出来。该市扎实推进“第一书记”进农村、进街道、进社区,累计选派“第一书记”566人,实现了全覆盖,重点解决好创业就业问题、帮扶解困工作、环境建设和安全工作,“四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市大力营造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的良好风气。通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一线工作法”和领导干部工作写实,提拔调整干部104人,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蔚成风气。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促进了党建提升。双鸭山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市委常委会带头学习讨论交流并落实关键动作,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落靠责任,带动了全市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做好规范动作,在推进落实中掌握先机;明确学习标准,在党员教育上把握主动;突出问题整改,在解决疑难上攻坚碰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集贤县委准确把握“学”与“做”的辩证关系,在“学、做、改”上下功夫,在履行主体责任上见行动,真正把“规定动作”做实,把“自选动作”做好。
目前,全县共排查出失联党员680人,通过沟通重新联系党员285人;全县537个党组织共进行集中学习1068次,参加学习党员20000余人次;全县党员干部共梳理出自身存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工作效率等13个方面的240多个问题。
双鸭山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目前,省委巡视组向四县反馈的6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5个,正在整改26个,党风政风有了新变化。
原文:http://epaper.hljnews.cn/hljrb/20160705/2079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