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世界风云 正文
印度:谨慎加快开放步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5-20 08:55:45

  东北网双鸭山5月20日讯 “只向平台型电商完全开放,对自营商品占多数的海外电商仍有诸多限制”。印度商务部公布这一“海外电商投资新政”已有时日,但其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印度本土最大的两家电商企业“弗利普卡特”和“斯耐普迪欧”对此拍手称快,因为它们都是类似中国淘宝的“电商平台”,新政出台意味着它们将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而印度“亚马逊”则乐不起来,因为它们可能将失去与印度对手间的竞争优势。

  “谨慎的开放政策,这是印度长期以来奉行的改革策略,也是印度国情和传统所决定的。”印度产业联合会政策部主管达内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印度来说,尽管电商是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也是近几年吸引海外投资力度最大的市场,但仍有很多利益相关方需要被考虑,这关系到印度市场的稳定。”达内什进一步解释称,印度的软件基础条件不错,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某些本土电商平台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不过印度的制造业水平还较低,基础设施落后,这造成物流体系很不健全。如果电商领域完全对外放开,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海外货品充斥印度市场,这将威胁印度数百万中小商户的生存,所以目前印度只对为买卖双方搭建平台、以提供信息收取佣金的平台型电商全面开放。

  在达内什看来,印度的开放力度在加大,特别是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各项吸引外资的政策正在稳步推进。“除了电商,印度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零售业迎来全面开放时代,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连锁超市可以真正进入印度市场”,不过达内什也承认,“这种全面准入是有条件的,要求这些跨国企业必须在印度本土采购、生产,同时这些企业还需要得到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的批准”。另外在一些此前认为的敏感领域,比如像核电、煤矿、水利、电力等,印度都在采取比以往较宽松的对外准入政策。

  印中贸易促进会理事长巴尔对本报记者说:“印度吸引外资的政策中从来没出现过‘超国民待遇’,多数外资企业要面临和本土企业至少相等甚至更苛刻的税收、劳动及地方政策约束。”在巴尔看来,印度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由公转私的经济改革,2002年迎来第一轮对外开放大潮,这两次巨变虽然焕发了印度经济的活力,但持续时间都不长。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印度经济进入低迷期,如今莫迪政府带领国家进入经济增长机遇期,但要实现全面复苏仍需时间。

  巴尔认为政策缺少统一性是印度改革攻坚的首要难题,这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方面尤为明显。印度的联邦制决定着中央政府的不少决策很难在地方落实,这使得不少海外企业在印度难以扩展规模,形成不了竞争优势,从而挫伤了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尽管这样做能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但容易令这些企业停留在低水平竞争上,难以做大做强。

  着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也被认为是印度对外开放道路上的主要问题之一。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山地大学教授托马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在面对其他国家倡议时采取的是选择性接纳态度,一方面说明这些外国倡议与印度既有的某些政策有碰撞,另一方面也说明印度不愿放弃合作共赢的机会,所以只能采取选择性项目合作的方式。”托马斯强调,印度应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对外合作。如何实现合作利益最大化,在新的合作中寻找老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印度要真正走向国际舞台应有的气度。(邹松)

原标题:印度:谨慎加快开放步伐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贾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