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3日讯 5月1日,周建平(左后)观察科考队员回收可视抓斗。当日海况较差,作业有一定风险,他通常会亲自到现场盯着。“在海上作业,人员安全第一!”周建平说。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阴冷有雨,风力6-7级,浪高4米,在“向阳红10”科考船上执行科考任务的科学家们眼里这并不是理想的天气状况。中国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周建平和队员们没有休息,像往常一样严谨细致地开展科考工作,应对恶劣海况下可能出现的状况。新华社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他们在“五一”劳动节里的工作镜头。金立旺摄
5月1日,周建平查看地形,准备开展投放可视抓斗作业,原本回收天然地震仪的计划因海况较差暂缓执行。 5月1日,西南印度洋上,阴冷有雨,风力6-7级,浪高4米,在“向阳红10”科考船上执行科考任务的科学家们眼里这并不是理想的天气状况。中国大洋科考第四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周建平和队员们没有休息,像往常一样严谨细致地开展科考工作,应对恶劣海况下可能出现的状况。新华社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他们在“五一”劳动节里的工作镜头。金立旺摄
5月1日,周建平(右二)和其他科考队员一起观察显微镜下的样品。金立旺摄
5月1日,首席科学家周建平(中)和同事在安排当天的任务。金立旺摄
5月1日,周建平(左二)观察可视抓斗的视频,决定对海底抓斗取样的地点。金立旺摄
5月1日,吃完午饭后,周建平通过窗户观察海况。金立旺摄
5月1日下午,周建平在后甲板上观察海况,希望明日天气能够按预报的那样转好,可以回收地震仪。金立旺摄
原标题:首席科学家的劳动节(高清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