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我市多举措加快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4-21 08:41:14

  东北网双鸭山4月21日讯(记者 董力刚)农产品基地是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市围绕省“五大规划”,农业以“真绿、安全、美享、时尚”为主攻方向,培植以粮产品、畜产品、菌产品、山产品、果菜产品、水产品、蜂产品、药产品为重点的八大“真绿”产品基地,切实提高绿色有机食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年初以来,我市为加快推进绿色有机食品聚集区建设,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市农委牵头,相应成立了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推进绿色基地建设。从深入四县四区开展调研的情况看,39万亩绿色基地种植面积、品种、种植主体和地块已全部落实。基地涉及全市四县四区24个乡镇75个村,种植户4370户,种植品种主要为水稻,其余为蔬菜、杂粮杂豆、食用菌等。绿色基地与35个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了对接,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方式,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或订单,农户按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企业、合作社负责提供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并按约定收购基地产品,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保证了绿色基地产品质量。目前,我市绿色有机食品栽培技术手册的编制工作已进入审核阶段,待种植主体和地块落实完后,将为每个种植户建立生产记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档案,并将生产记录纳入省可追溯平台。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按照“抓有机、创品牌、走高端”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工作思路,市政府今年将拿出200万元,鼓励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生产加工“真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农委已拟定了《创建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建设奖励方案》,初步选定20多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活动,最终将选出表现优异的几家予以奖励,市财政已将创建绿色品牌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我市将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质高效农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今年要重点加快“三个调整”:即粮食结构向优质特色上调。按照“增水稻、调玉米、稳大豆、扩杂米、强果菜”的基本原则,扩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水稻生产上,重点依托龙头桥水库、挠力河、乌苏里江等水资源,扩大优质水稻生产面积;在玉米生产上,加快发展特色硬质玉米、工业玉米、鲜食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等生产面积;在大豆生产上,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高油、高蛋白大豆,促进粮豆合理轮作。

  今年,全市水稻面积要增加到120万亩以上,玉米调减到380万亩以下,大豆达到60万亩左右。种植业结构向经济作物上调。在稳定粮食生产同时,稳步增加经济作物面积,推动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转变,由低效品种向高效品种转变。依托宝清红小豆、白瓜籽、胡萝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优势,逐步增加经济作物面积,适度扩大马铃薯生产;扩大瓜菜种植,发展葡萄、地产农丰果,棚室蔬菜等优质瓜菜类生产;突出林区绿水青山的经济功能,加快发展林菌、林药、林下种植、林中养殖等林中经济,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今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业内部结构向养殖业上调。稳定发展畜、水养殖生产,形成结构合理的种养结构。要抓住我国畜产品特别是高品质产品需求增长较快、供应相对不足的市场机遇,利用粮食价格下降有利于发展养殖业的契机,依托安信等大的牧业公司,以“两牛一猪多禽”为重点,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建设,改善养殖生产条件,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要比上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扶持谷实种猪,壮大安信牛业,通达和七星牧业扩大到万头规模,建设一批新的规模养殖场,奶牛存栏和肉牛、生猪、家禽出栏分别增长7%、4%、5%和2%。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网箱养鱼和名特优品种养殖。今年全市名特优养殖面积17500亩,无公害养殖面积80200亩,水产品产量12300吨。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