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4日讯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宝清县145个村的“第一书记”坚持按照“摸实情、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的工作要求,扑身基层调查研究,同党员群众深入座谈交流,为所任职村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走访调研,密切干群关系。年初以来,全县145名“第一书记”把深入基层调研作为“体察村情民意、了解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了解,重点对贫困户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三个方面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村情村况,分析致贫原因。并且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两委”成员召开了座谈会,及时了解百姓意愿、听取建议、共谋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45名“第一书记”共走访群众12000余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300余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000余条,撰写调研文章145篇,形成任职计划书145份,作出承诺事项400余件。
因村制宜,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窄、集体组织服务能力差的情况,“第一书记”结合已有产业结构和地域、环境等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因村制宜发展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农业开发办主任张连峰在青原镇兴东村任职期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引导村民大力实施“旱改水”工程。2016年,带领村民对4500亩旱田实施了“旱改水”,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欢迎。和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经理盖春涛在小城子镇梨北村任职期间,为了做大做强梨北村白瓜产业,带领村“两委”班子成立了梨北白瓜种植合作社,建立了1500亩白瓜种植基地,打造了“梨北大白瓜”品牌。目前,“梨北大白瓜”已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帮实干,助推基层发展。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班子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个村的长远发展。因此,“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十分注重抓村“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完善和落实一系列制度促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强化“两委”班子的同时,“第一书记”还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让他们自己得到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拥护和信任。县粮食局副局长、东鑫村第一书记胥明飞针对村里田间路年久失修,村民秋收运粮难的问题,积极向上协调资金,为东鑫村修田间路10公里,架设桥涵4座。他还自筹资金7万元,为东鑫村修建了强排站,解决100余户村民耕地常年被雨水淹的难题。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共协调帮扶资金1622万元,改扩建党员活动中心10个、村民休闲广场15个,修水泥路380公里、田间路185公里,安装水泥栅栏14000延长米、太阳能路灯124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原文: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6/04/14/05717722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