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14日讯(记者 董力刚)4月1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农委副主任董玉慧就我市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安全优质高效农业进行了新闻发布。
今年,市农委从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变化、围绕“调结构、抓有机、走高端、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以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绿色有机、种养加销一体化为方向,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并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正紧张有序的开展备春耕生产工作,实现全年农业生产良好开局。
据介绍,年初以来,我市以“真绿、安全、美享、时尚”为主攻方向,以7条现代农业示范带、8个高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按照“增水稻、调玉米、稳大豆、扩杂米、强果菜”的基本原则,调整种植业结构。根据各县区结构调整上报情况,预计今年玉米调减74.3万亩,水稻增加29.6万亩,大豆增加15.7万亩,杂粮杂豆增加17.9万亩。同时,我市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投入农机检修资金1307万元,检修拖拉机、农机具5.58万台套,水稻育秧扣棚2.34万栋,全部完成任务目标。20个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全部投入使用。全市水稻育秧工作已全面展开。
备耕期间,全市筹集春耕资金19.2亿元,其中,农贷11.8亿元,农民自筹7.4亿元。种子总需求3万吨,其中种子部门准备2.1万吨,已下摆1.5万吨,占70%,其余0.95万吨为农民自筹;化肥下摆8.5万吨,农药下摆492吨,农膜下摆1549吨,分别占计划52%、40%和96%。今年我市把打造39万亩“真绿”基地建设作为抓好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市委成立了四个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推进组,专职推进此项工作。目前,39万亩绿色基地的种植面积、品种、种植主体和地块已全部落实。基地涉及全市四县四区24个乡镇75个村,种植户4370户,种植品种主要为水稻,其余为蔬菜、杂粮杂豆、食用菌等。绿色基地与35个企业、农民合作社进行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产加销一条龙销售。
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对接发达地区销售网,深入推进双鸭山与深圳项目合作,签订粮食加工、食品药品等合作协议3项,深粮中信粮食加工项目已落地。我市58种农产品入驻深圳绿膳谷体验馆,19种农产品在深农“海吉星”商城上架销售,深圳前海“农迈天下”电商在我市建立了绿色食品直供基地。
双鸭山日报、双鸭山广播电视台、双鸭山新闻网、双鸭山政府网、双鸭山矿工报等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