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我市本土传销组织被依法取缔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4-12 08:44:32

——组织领导者系本土人、参与人数之多绝无仅有

  东北网双鸭山4月12日讯(记者 安丽)传销是一种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人们都对传销活动深恶痛绝。近日,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取缔了打着扶贫名义涉嫌传销的窝点。

  3月3日,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位于南市区建国小学附近有人打着某某扶贫救助协会的幌子,搞传销活动,接到举报后,该局当即派执法人员以入会名义深入该组织进行调查,掌握了运作模式等一些涉及传销的证据。

  3月7日上午,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尖山公安分局及富安派出所执法人员实施了现场检查,当场扣押了电脑、账册、档案等与案件有关物品。

  经过调查发现,自2015年11月10日,当事人李某某在市民政局办理了某某扶贫救助协会社团法人证后,因涉嫌传销于2015年12月10日被依法撤销登记,但当事人一直未停止所谓“扶贫救助互助活动”。截至案发时止,该组织已发展会员400余人,共收取“会费”(入门费)28万余元,返创业金7万余元,费用支出4万余元,余额16万余元。

  让非法传销组织无处遁形

  在取缔该非法组织的二十多天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经过调查取证发现,李某某的行为符合传销的构成要件:1.该组织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498元的费用(入门费)取得加入的资格,以牟取非法利益。2.该组织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拉人头)。

  李某某是该组织的组织、领导者。该模式为其独创,是运行的核心人物。符合刑事追诉标准。参与人数400余人,已达六个层级。

  目前,该局已经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科科长王志君向记者介绍说,在取证的过程中,先后两次派出执法人员深入窝点进行暗访,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获取了大量照片、影像等资料。在取缔该窝点后的二十多天里,我们从审核、审批再到询问笔录,做了大量的工作。

  “该案是组织领导者经过精心策划的,花样翻新,涉案金额多,参与人数多,欺骗性强,所参与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以女性会员居多。”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科科长王志君向记者介绍了该案件的特点。

  提高警惕远离传销

  王志君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传销组织改头换面转入一种更为隐藏的方式,比如这次取缔的传销组织,就是打着民间互助的幌子开展传销行为。

  对于如何甄别市场中乱象丛生的经济模式,王志君提出两个要素:第一就是让人交纳一定的入门费或购买一定数的产品,获得加入资格。第二点就是发展他人加入其中,形成上下线的层级关系,并以发展的下线的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只要符合以上两点,这种模式实质就是涉嫌传销的违法犯罪行为。

  传销活动的危害巨大,传销的实质就是诈骗,是极少数人敛财的把戏,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会血本无归。王志君提醒广大市民,目前除了要防范传统的传销宣传手段,对于日新月异的新式传销手段,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普及,一些传销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把传销移植到网络上。传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互联网发布传销信息,就是在网上开辟专门网站,集中散布传销信息,诱骗网民上当。这些信息往往以“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网络销售”、“股权投资”等面目出现;还有一种是在网上建立传销系统,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活动,就是在互联网上发展人员,要求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积分、返利等,并且要求继续拉人加入或发展下线,发展的人数越多,获得的报酬就越多。这些就有可能是网络传销骗局,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误入传销陷阱,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